港媒猜測四大導火索將引發臺灣社會動亂

時間:2007-12-03 08:51   來源:台灣網

  

2004年,扁玩奧步贏選舉,遭民眾舉牌抗議。(資料圖)

  
  臺灣社會出現嚴重動亂,最大的責任者、承罪者當然是現任的“總統”陳水扁!
  
  隨著“立委”以及“總統”大選的逼近,臺灣政黨鬥爭空前激烈。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凡是對臺灣問題比較關注的人,此時此刻,無不捏了一把汗。臺灣會出現社會大動亂嗎?香港中評社刊載社評指出,這個問題,可能會得到越來越明確的答案,臺灣的形勢是不妙的,是嚴峻的。

  尤其是陳水扁的“戒嚴”説推出後,臺灣政治氣氛高度緊張,空氣中瀰漫著詭異、危急、刺激的特殊氣氛。當然不能就此下結論説,陳水扁已在準備如何實施戒嚴了,但是,這樣的氣息,是一股餿味,是變質之前的情緒反應。在政治鬥爭中,這是最危險的訊號。

  目前看來,臺灣是具備出現社會大動亂的條件的,這是最值得擔憂的問題。很多地方,比如大陸、香港、新加坡,又比如日本、澳大利亞,如果預測這些地方目前會出現社會大動亂,不是瘋子就是傻子,因為這些地方根本不具備任何社會大動亂的條件。

  社會大動亂要具備什麼樣的因素?

  中評社今天發表社評認為,最重要的是政治的因素。政治高度腐敗、政黨鬥爭白熱化、政策路線嚴重失誤、政治嚴重不穩定,都是直接導致社會大動髮發生的重要因素。西方學者的公式是:(一)社會動員/經濟發展=社會挫折感;(二)社會挫折感/社會流動機會=政治參與;(三)政治參與/政治制度化=政治不穩定。也就是説,如果在這種政治參與迅速擴大的同時,民眾政治參與的擴張過快,該社會的政治制度化水準未相應提高,就會造成社會動亂。

  另外是經濟的因素。經濟出現嚴重的問題,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民生、禍害了人民,社會必然發生大動亂。甚至因為貧富懸殊過大,社會也會失去穩定。由於基尼系數給出了反映民眾之間貧富差異程度的數量界線,可以較客觀、直觀地反映和監測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預報、預警和防止民眾之間出現貧富兩極分化。所以,基尼系數也成了觀察社會動亂與否的標竿,拉大就容易造成社會動亂。

  此外還有宗教的因素、民族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外國的因素,等等。但是,如果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其他因素固然存在,但是,很難變成社會大動亂的主要誘因。其他因素的作用,最後都必須導致政治、經濟的嚴重失衡,社會大動亂才會爆發。

  觀察臺灣,目前最為嚴峻的問題就在於,政治與經濟都出現了問題,都成了巨大的不穩定的因素。

  社評指出,臺灣政治當前面臨最嚴峻的衝突,殘酷的政治鬥爭席捲全社會。一,政黨矛盾無法調和,鬥爭激烈。二,政治意識形態分裂,人民全部被捲入,彼此仇恨。三,選舉手段失去公允,民主精神流失。四,政權與武力聯繫日趨緊密,互相配合。五,民意為極端意識形態操弄,失去理性。

  臺灣的經濟日趨邊緣化,民眾生活水準大幅下降,貧富懸殊全面加大,最重要的大陸市場近在咫尺,但為執政當局全面排斥,臺灣經濟競爭力嚴重受挫。經濟未有到最壞的時候,但是由經濟帶來的不安定因素大增。

  臺灣《聯合報》日前發表社論説,臺灣民主最大的吊詭:人民投票當“一日頭家”,然後將自己賣身給政客當“四年奴僕”。亦即,民主的選舉手段,結果只提供了貪腐政客的任期和濫權保障,人民的“憲”政權利卻全遭抹殺與貶抑,以致民主只是虛有其表。因此,如果人們只注意到臺灣經濟空洞化的可悲,卻看不清臺灣“政治空洞化”的危險,那麼,在即將來臨的兩項選舉中,極可能再度掉入語言和口水的陷阱,又喪失四年的自由之身,臺灣的繁榮和民主也就更難翻身了。社論還説,政治功能的淪落,追根究柢,有三個“劣化”現象值得注意:一是民主的過程被壓縮到僅剩“選舉”,二是人民的參政權被剝削到僅余“投票”,三是政黨存在的目的只剩下“攫取權力”與“分贓”。如此壓縮與矮化的民主政治,變得扁薄如紙,政客只要在選舉之際肆意操弄,一旦得逞,即可假民意之名取得權力,然後反過來淩遲人民。

  社評認為,這是一篇高水準的評論,非常透徹地指出了臺灣的政治、經濟與人民、民主的完全扭曲的關係,互相的錯位,産生不可調和的矛盾,無時無刻不在衝擊正常的政治、經濟、社會秩序,為社會大動亂創造了條件。

  過去常説“貧窮是動亂的根源”,這句話當然是不能放在臺灣的,臺灣經濟是不景氣,但是遠未變為“貧窮”。臺灣社會大動亂的根源是“臺獨”。

  為實施“臺獨”理念,執政黨失去理性,完全拋棄傳統的、國際上理性實行的和諧施政方式方法,居然以製造社會動亂、利用社會動亂為施政手段以及維護政權的措施。這是臺灣當局迥異於任何地區的特點。

  社評冷峻猜測指出,臺灣當前出現社會大動亂的最恐怖的導火索將是:

  一,馬英九或綠營參選人出事,將導致臺灣藍綠社會的尖銳矛盾最後爆發。馬英九如何出事?一,被判有罪,失去參選資格。二,“總統”大選前被肉體消滅。如是,臺灣社會必然進入空前嚴峻的大動亂、大危機、大衝突的階段。如果謝長廷、蘇貞昌出事,結果都是一樣的。

  二,“立委”選舉、“總統”選舉出事。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執政黨強行終止選舉。第二,選舉後被民眾鬧事中斷進程。第三,選前或選後進入“戒嚴”狀態。第四,選舉奧步玩弄得太過分,強行改變了選舉結果。如是,臺灣的社會大動亂立刻到來,民意衝突無可調和。

  三,兩岸出事。兩岸的摩擦加劇,有可能被導入大衝突框架,導致民眾發生大的恐慌,社會的最後一點祥和氣氛必將一掃而空,社會將發生持續大動亂。

  社評最後認為,如果社會出現大動亂,臺灣執政當局必須承擔最大的責任,陳水扁必須承擔最大的責任。不管亂源在何處,如果臺灣人民生命、財産損失嚴重,追究起來,最大的責任者、承罪者當然是現任的“總統”陳水扁!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