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提“非核家園”:不合邏輯不切實際

時間:2011-03-28 09:23   來源:台灣網

  蔡英文日前提出2025年“非核家園”計劃在島內引起島內熱議。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7日刊載社評指出,表面看來,蔡英文的説法似乎中規中矩,然而深入探究,這種主張既不合邏輯,也不切實際,更沒有可行性。希望蔡英文深入研究,審慎發言,“不能站在田邊,涼涼的講”。

  全文摘編如下: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提出2025年“非核家園”計劃,強調她若當選“總統”,將推動“核四”不商業運轉,此議提出,立即引起各方批評,可以預見,這一話題必將繼續燃燒到“總統大選”。

  按照蔡英文的計劃,是要增加非核電量供給、提高電力使用效率、降低電力浪費,以擺脫核能依賴為目標。從現在開始全面檢討核四商轉與否,並在2025年讓核一、核二、核三如期退役,不再延役。

  表面看來,蔡英文的説法似乎中規中矩,然而深入探究,這種主張既不合邏輯,也不切實際,更沒有可行性。首先,蔡英文強調她説的是停止核四商轉,而非核四停工,然而完工而不商轉,損失豈不更大?民進黨執政時,驟然宣佈停建核四,引起政局動蕩、社會不安、投資信心渙散、經濟轉向蕭條、傷痕至今仍未癒合,未來如果停止商轉,豈不重蹈覆轍?核四停工將造成新台幣二千六百多億元的直接損失,如果停止商轉,以25年計算,間接損失將超過六千億元;若以40年計算,更將達到上兆元,試問如此後果豈是臺灣可以承受?

  又如蔡英文強調要以提高再生能源比率,興建電廠以天然氣優先,節約能源、調整産業結構、電業自由化作為替代核電,看似不無道理,但我們不得不問,民進黨執政八年,在這些項目中,究竟有哪些具體進展?電力使用效率提高了嗎?浪費降低了嗎?

  再者,蔡英文聲稱,目前臺灣備用電量達到15%就足夠,而現在備用電量已經超過20%,核能發電僅佔全國發電量12%,即使沒有核電,也足夠維持電力需求。這段話更顯示蔡英文對於核能發電與臺灣經濟前景,並無深遠規劃;姑不論核能發電目前佔臺電發電量是20%而不是12%,同時,目前不缺電也不代表未來不會缺電,如果沒有核電廠,現有的備轉電力馬上會降到7%,隨著經濟發展,用電量持續增加,明年備轉電力就會降到3%,後年更會降到-2.2%,而任何發電廠都不是三兩年就可建好,馬上供電,試問,屆時要怎麼辦?

  無庸贅言,核能安全至為重要,日本福島核電廠災變,更證明世界上絕對沒有絕對安全的核電廠,不管任何超高安全系數設計的核電廠,在大自然的威力下都可能不堪一擊。因此,對於核電廠安全,確實要做全面檢討,強化安全措施,萬一發生嚴重的核安事故,就應斷然放棄核能機組。

  不過,此時此地,維持核能發電其實是不得不然的選擇,因為臺灣目前發電,以燃煤、燃油及燃氣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佔全臺灣總排放量將近六成,至於水力、風力及太陽能發電,或因先天環境限制,或因成本太高,或因商業效益不大,始終難以突破,成為主要供電來源。以風力發電為例,大約要蓋一萬二千座風力發電機,才能取代核能,而臺灣適合風力發電之處,臺電已蓋了一百多座,能蓋的地方早已蓋滿,在此情形下,放棄核能發電,當然是不切實際的作法。

  總之,非核家園誠然是大家所樂見,核電政策也確實有檢討的空間,不過,政治人物提出任何政見,不但要有前瞻性,更要有可行性,我們希望蔡英文要深入研究,審慎發言,“不能站在田邊,涼涼的講”。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