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對話還是喊話?蔡英文用意值得深究

時間:2010-05-05 09:12   來源:台灣網

  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社論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提出願意與大陸對話的訊息,在民進黨內攪起了一池春水,余波盪漾,但波浪不大。民進黨內反響溫而不熱,國民黨內不溫不熱。看起來,除了較親近蔡英文與民進黨中央的相關人士較熱外,各方均冷眼旁觀,靜待蔡主席的後續動作。

  與其揣測民進黨的大陸政策會不會調整,不如觀察民進黨的“臺獨”政策會不會調整,更精確一點説,民進黨有沒有可能接受“九二共識”下的一中政策。如果民進黨無法接受這樣的兩岸共識,蔡英文主席也無法在這個核心問題上有所調整,那麼蔡主席的“對話説”,內部消費的成份比較大,涉及民進黨大陸政策調整的部份比較小。

  社論指出,在陳水扁時期的民進黨奉行的是“臺獨”政策,民進黨與中共的關係處於敵我矛盾階段,癥結就在民進黨的“臺獨黨綱”不承認“一個中國”,不承認“臺灣與大陸同屬中國”。在這樣基本格局不變的情況下,蔡英文的“對話説”頂多只是喊話,而且不是向中共喊話,而是向臺灣的中間選民喊話,基本意圖應該是忽悠臺灣的中間選民,讓他們也相信民進黨是有意改善兩岸關係的。

  蔡主席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點上提出“對話説”,各方都有解讀,深入觀察,不出如下三大因素:

  一、兩岸交流的大氣候已經成形,兩岸擴大交流已成臺灣主流社會共識。民進黨只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加入這個交流的大潮中,一個是繼續搞自閉,自閉下去將與臺灣主流社會隔離,民進黨勢將快速邊緣化。

  二、因應臺灣主流社會的兩岸交流共識,民進黨不敢直接對抗主流民意,因此進行戰略退怯,運用“對話説”忽悠臺灣中間選民,吸引中間選民與淺綠選民不離不棄。

  三、在兩岸交流大潮不利於民進黨的形勢下,民進黨內部亦興起檢討聲浪,尤其是民進黨執政的南部地方政府首長,他們已無法無視于兩岸交流對地方經濟的助力。因此希望黨中央能夠採取策略緩和一下兩岸關係。

  社論分析,蔡主席的“對話説”,究竟能得到各方何種程度的正面反應,客觀上並不樂觀。

  首先,中共不會看好,中共目前在兩岸關係上居於有利的戰略高度,根本不急於與民進黨對話,更何況民進黨若不調整“臺獨黨綱”,中共徑自與民進黨進行黨對黨對話,簡直是天方夜譚。

  其次,民進黨內的基本教義派勢力龐大,其他不説,只要有一個陳水扁在看守所內比手劃腳指點“江山”,蔡英文就有心無力難以施展。

   第三、臺灣的中間選民何等英明,過去八年在民進黨陳水扁的政治教育下早已千錘百煉百毒不侵,蔡主席的“對話説”能夠忽悠臺灣中間選民到何種程度,可能只有政治娛樂性的效果。當然,對於泛藍選民來説,對民進黨的政治語言早就有免疫力,並且發展出自動閉鎖機制,完全充耳不聞。頂多,在茶余飯後做為笑話扯淡一番而已。恐怕真正開心的只有那些社會閒雜人士,他們又可以上電視噴口水拿車馬費、或寫文章賺點稿費,唯恐天下不亂,不亦快哉。
  
  當然,蔡英文主席能夠適時提出“對話説”,顯示出蔡主席對兩岸關係大潮流的敏感度很高,對臺灣社會民意動態的觀察力也很敏銳,同時,蔡主席也確實有意導引民進黨基本教義派化的逆流,讓民進黨能夠擺脫當前無法參與兩岸交流的困境。蔡主席這樣的努力與設想,都值得高度肯定。

  社論最後表示,在十多年前,蔡主席這樣的浪漫想法,或許還有一點點的操作性,但在李登輝、陳水扁近二十年的操弄下,兩岸關係的彈性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中共的對臺政策也早已清晰化。臺灣任何政客想要混水摸魚,或忽悠中共相關人士,那就實在是太看不起人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