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步、抹黑、挑釁 民進黨只會這些嗎?

時間:2009-12-09 10:03   來源:台灣網

  香港中評社今日刊文表示,民進黨在臺灣有其存在的價值,但也有其難以突破的局限性,難以走出臺灣格局。全文摘要如下:

  不可否認,民進黨懂得臺灣選舉的戰略與各項靈活戰術,懂得宣傳、將難解的政策內容化約為標語式的簡單口號,有時口號更與事實不符;它也會將“賄選”、“賣臺”、“無能”等帽子輕易地戴在別人身上,更厲害的是,它會適時巧妙地挑起族群、地域、階級、派系等矛盾;懂得如何利用資源在可以發揮的地方,盡情發揮,致使地方人士拍手稱好,轉化為選票支援;對於政敵絕不留情批判到底,對敵人絕不心軟,全面否定對方的一切;透過親綠媒體在平面、電子及空中不停放送;民進黨更懂得利用語言優勢,以精煉的閩南語俗諺和民眾搏感情,煽動及憶起民眾的悲傷及不滿的情緒,塑造出一副國、共兩黨及美國三方共同打壓民進黨及臺灣人的整體形象,這些招數,許多人不以為然,也不是事實,但是它卻在臺灣奇特的政治生態中,發揮無比的功效,令人不得不佩服民進黨這種功力。
 
  或許有人不解,民進黨的所做所為,為何民眾會買帳?民進黨以兩套標準操作選舉是那麼明顯,能夠將所有責任都能輕易地推卸在馬當局的頭上,而臺灣選民對於民進黨的責任能夠略過不管,以下特舉一些事例:

  一,民進黨對於扁案的態度,既未切割,更沒給臺灣民眾一個是非交代,好像扁案已經結束,為何民進黨的選票還會增加?陳水扁道歉了嗎?扁家迄今有一毛錢匯回臺灣了嗎?民進黨部分過去和扁吃香喝辣的既得利益者,為何能快速地撇清責任,順利漂白?

  二,民進黨在“八八水災”中,由於臺灣南部長期地方執政,造成許多執政包袱,許多建設亦未如民眾預期般,而終釀至受災嚴重之不幸結果,但地方民眾卻把責任都指向救災不力的馬當局,而不思考與追溯為何會發生如此嚴重災情之源頭?難道綠色執政真的是品質保證嗎?為何災民能夠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中央”的馬當局,而使地方政府完全卸責,逃過民眾的責難?
 
  三,美牛事件儘管馬當局訂出標準努力把關,並沒有造成傷害,但民進黨卻能夠把一般民眾的反美情緒轉嫁在反馬當局的身上,好像針對美牛馬當局完全沒有把關一樣,馬當局的考量是全面的,但臺灣民眾真的可以體諒嗎? 

  四,民進黨在“立院”全面杯葛馬當局推動關於兩岸方面各項政策的動作,只為了反對而反對,非但提不出正面的論述與解決方案,反而使臺灣的整體競爭力不斷下降,臺灣不斷內耗下去,但民眾卻把責任全都怪罪在馬當局的頭上。 

  五,又如ECFA及MOU的簽訂,民進黨可以反對,可以主張交付“公投”或是送交“立院”,但民進黨卻沒有提出如何提升臺灣經濟、減少失業率的有效對策,告知不簽ECFA及MOU的臺灣應該如何自處,只是一味地反對,而提不出更好的辦法來解決臺灣經濟振興方案,民眾似乎也被民進黨的説法所説服。 

  六,民進黨天王們,個個口若懸河,表現出精明幹練的模樣,批評容易建設難,攻擊容易提有效對策難,民進黨天王們怎能如此不負責任?特別是謝長廷既未履行退出政壇的承諾,更沒有達成影子“內閣”有效監督的功能,滿口選舉語言,口惠而實不至。 

  七,民進黨逢“中”必反,凡是所有大陸赴臺的重要人士,民進黨幾乎都是用鼓動民粹的方式,一方面透過各種手段來抗議,如即將舉辦的第四次“陳江會”,民進黨更信誓旦旦、磨拳擦掌,準備好好表演一番;另一方面又需要大批大陸觀光遊客來帶動地方觀光,增加收入故向馬當局施壓表達意願,希望能從中幫忙協調,為何民進黨可以一手抗爭,一手要資源,好處全都佔盡,最重要的是民眾竟會買單?

  八,民進黨迄今扮演好忠誠的反對黨嗎?許多監督固然有道理,反對動作大家也都能理解,但試問所有反對及監督國民黨的事及舉動都是有正當性及合理性的嗎?“鎖門”、“丟東西”等太過超過的抗議舉動,民眾似乎也都已經認為無關緊要了。


  種種的不解,民進黨似乎是前景一片大好,我們不得不佩服民進黨會選舉的功夫。但是靠著這些手段贏得的不實之名真的就能救臺灣嗎?奧步、抹黑、挑釁,想起來都令人毛骨聳然,叫人不寒而慄。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