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應知道如何尊重評論自由

時間:2009-12-07 08:39   來源:台灣網

  臺灣《聯合報》7日發表社論,針對上周該報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就ECFA話題産生的一系列爭執提出看法,認為“此一過從是一樁令人極度遺憾的政媒互動事件,仍有再作申論以正視聽的必要”。

  社論摘錄如下:

  本報3日社論主張“不要再用ECFA來撕裂臺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閱後投書本報,對社論所指民進黨“撕裂”及“反智愚民”的操作提出疾言厲色的反駁。

  本報已將蔡主席的投書及我們的簡答刊登在4日的民意論壇版;此一過從是一樁令人極度遺憾的政媒互動事件,仍有再作申論以正視聽的必要。

  本報3日社論提問:民進黨及蔡英文將一個利害錯綜複雜的ECFA簡化成“傾中賣臺”四字,此種手法是不是反智愚民?再質疑:民進黨及蔡英文將ECFA這個救治臺灣整體發展的政策,扭曲醜化成撕裂臺灣社會的政治議題。社論並明確主張:農業問題必須照應,但不宜借此將臺灣撕裂成“農業縣市/非農業縣市”,並誤導農民去仇恨社會。我們認為,這是一篇平允的評論。

  蔡主席的投書,一駁“撕裂”,再談“反智愚民”。關於撕裂,她完全回避了“傾中賣臺”四字。社論指出,民進黨過去20年來始終撕裂臺灣社會,“正名制憲/中華民國”是撕裂,“臺灣人/外省人”是撕裂,“愛臺灣/不愛臺灣”、“愛臺/賣臺”、“南部/北部”,在在皆是撕裂……蔡主席避此不談,卻竟一躍而稱:“若依該社論邏輯,對政策提出反對意見,因此將社會分為贊成與反對的兩方,就是一種撕裂手法。”併為投書下了一個“不附和馬政府,就是撕裂臺灣?”的聳動標題。尤有甚者,蔡主席非但未就是否“撕裂”進行針對性的討論,話題一轉,竟稱社論是對民進黨“扣帽子”,並誣指社論“把對政策的反面思辯視為洪水猛獸,美化政府,為官喉舌”,又稱“吾人(蔡英文)閱(社論)後不感憤怒,只是難免瞠目結舌”。用語措辭極盡尖刻之能事。

  這恐怕不是一個黨主席討論議題的應有風格與水準。回避正題,開口就稱社論是“將反面思辯視為洪水猛獸”、“美化政府,為官喉舌”,又暗喻社論是“附和馬政府”。這是何其不分青紅皂白的辯論手法?蔡主席説社論對她扣帽子,但她是在對誰扣帽子?

  不説別的,馬英九任“總統”及蔡英文任民進黨主席以來,本報社論與黑白集對馬英九的評論也許尚銳利嚴格過對蔡主席由此可見,社論豈是不會作“反面思辯”?豈是“附和馬政府”?豈是“為官喉舌”?再談“反智愚民”。蔡主席的投書,將農民對ECFA的焦慮及困境描寫得情辭動人,我們亦深有同感;但她未用一字來解釋何以極多民進黨的政要用“傾中賣臺”來操作此一議題,更諱言在基層撒布的政治耳語是什麼。蔡主席也許會説,至少她自己未説過“傾中賣臺”;但她難道不知自己是民進黨主席,應當一肩挑起概括承受的責任。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