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蔡英文務實看待全球政經體制與兩岸關係

時間:2011-04-20 09:42   來源:台灣網

  民進黨“總統”初選候選人蔡英文預告,將在第四場政見會詳述“全球政經體制對臺灣的影響”。臺灣《旺報》今日刊載社評指出,期待蔡英文能講清楚“全球政經體制”,更不要逃避“全球政經體制”下大陸的角色地位與兩岸關係。社評直言,一個有遠見的領導人,應該有清楚的眼光與思考,更要有寬闊的胸懷與冷靜的大腦,才能帶領臺灣走向繁榮與富足。蔡英文不能用“漢賊不兩立”的眼睛看世界,更不能企圖用贏者通吃心態參與博弈,除非她企圖帶領臺灣重回陳水扁的邊緣危境。

  

  全文摘編如下:

  

  民進黨“總統”初選候選人蔡英文預告,將在第四場政見會詳述“全球政經體制對臺灣的影響”。其實在第一場政見會中,許信良已經就全球政經體制下的兩岸關係做了清楚的表述,他強調,“一中原則”已經是全球共識,臺灣無從逃避。我們期待,蔡英文能講清楚“全球政經體制”,更不要逃避“全球政經體制”下大陸的角色地位與兩岸關係。

  大陸改革開放後經濟逐步成長,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東亞國家經濟如遭海嘯橫掃,日本、韓國、臺灣等國家及地區無不或輕或重受到一定程度衝擊,東南亞國家更普遍陷入經濟殘破的命運,唯獨人民幣挺過海嘯襲擊並未貶值,吸引70%以上外國直接投資轉往大陸,造就大陸第一波經濟崛起浪潮。2000年美國網路泡沫化,第二波外國資金再度轉向大陸,大陸更加速成長步調,日本與臺灣卻陷入“空虛十年”。持續的大幅成長讓大陸可以在2003年對全球大聲喊出“和平崛起”。

  2006年“金磚四國”因自然資源與人力資源豐沛強勁崛起,成為全球金融市場投資熱點,中國大陸、巴西、印度和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已經不容富國小覷。2008年由美國爆發的金融海嘯快速席捲全球,不僅美國經濟面臨崩潰,其他富國也幾乎抵擋不住衝擊。金融危機稍緩後,全球景氣又陷入大蕭條危機,美國不得不邀集富國與新興國家共組“G20”,期望共同摒棄保護主義共度難關。

  在最近20年不斷變動的全球政經體制中,可以説每一次難關,都成為大陸發展的契機。以致2010年,大陸終於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尤其是日本在今年311發生芮氏規模9大地震後,大陸經濟發展勢必更把日本拋在後面。所以今年4月海南島“博鰲亞洲論壇”後,大陸隨即召開“金磚五國”會議,納入南非成為新興崛起五大經濟體。

  而兩岸經貿關係極為緊密,大陸是臺灣第一大貿易夥伴,臺灣也是大陸第七大貿易夥伴,最近新台幣不斷升值,趨勢上有跟隨人民幣的傾向。人民幣對新台幣的影響,是蔡英文不能不承認的事實。政治可能圈住人身的移動,卻不可能控制金錢的流動。

  所以蔡英文要論述“全球政經體制與兩岸關係”的關聯,不能繼續漠視大陸經濟已成為東亞國家繁榮的共同基礎,如果她還是存在去年跟馬英九辯論時,期望“臺灣能從全球走向大陸”的想法,而不願意就近接受大陸對臺灣的“讓利”,那是捨近求遠,而且不可得。大陸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臺灣從全球走向大陸的利基何在?

  一個有遠見的領導人,應該有清楚的眼光與思考,更要有寬闊的胸懷與冷靜的大腦,才能帶領臺灣走向繁榮與富足。蔡英文不能用“漢賊不兩立”的眼睛看世界,更不能企圖用贏者通吃心態參與博弈,除非她企圖帶領臺灣重回陳水扁的邊緣危境。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