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蘇貞昌到底懂不懂ECFA?

時間:2011-04-19 09:36   來源:台灣網

  曾經和整個民進黨一樣反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蘇貞昌,現在不反了,倒過來批評馬當局與大陸簽售ECFA沒有為臺灣爭取到更好的條件。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載點評文章直言,蘇貞昌嫌大陸“讓利”還不夠,懂ECFA嗎?民進黨過去執政時施行“經濟臺獨”,拒絕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什麼時候變成要和大陸談判ECFA?而且還自認有辦法爭取到更多利益? 

  

  全文摘編如下:

  

  曾經和整個民進黨一樣反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蘇貞昌,現在不反了,倒過來批評ECFA沒有爭取到更好的條件,意思就是説,大陸的“讓利”應該可以更多。然而,如果現在是民進黨執政,其實絕無可能使臺灣在ECFA中獲得更多利益,甚至根據民進黨的立場,他們連和大陸協商ECFA都不會願意。

  蘇貞昌最新的説法是:馬英九為了快簽ECFA,還限期簽署,以致好的條件爭取不到,例如大面板、石化工業沒有列入早收清單,錯失很多機會。他的這些話,顯然沒搞懂情況。

  臺灣之所以需要早簽ECFA,是不容再蹉跎光陰,必須把李登輝“戒急用忍”與陳水扁“積極管理”所浪費的十年間搶救回來。

  至於談判的條件,馬英九一開始就提出不輸入大陸勞工與農産品,以保護臺灣的工作機會和農民。坦白説,在互相協商經貿協定時,如果自始有這些條件,恐怕就談不下去了,但是大陸仍對臺灣做了正面回應。談判過程中,馬英九主張臺灣的17項弱勢産業必須保護,大陸又予正面回應。

  最終雙方簽署ECFA,臺灣在早收清單中獲得539項銷往大陸的産品降稅,大陸則獲得267項銷來臺灣的産品降稅。臺灣539項的出口總金額是138.3億美元,佔對大陸出口的16.1%;大陸267項的出口金額是28.6億美元,佔對臺出口的10.5%,可見臺灣獲利極大。

  正是因為臺灣在ECFA談判中有較大利益,給國民黨執政加了不少分數,以致民進黨心有未甘,猛批大陸“讓利”是有政治意圖。不料現在竟是蘇貞昌嫌大陸“讓利”還不夠,這就證明民進黨原先的批評純屬扣政治帽子。何況民進黨過去執政時施行“經濟臺獨”,拒絕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什麼時候變成要和大陸談判ECFA?而且還自認有辦法爭取到更多利益?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