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兩岸和平發展是順應歷史潮流

時間:2009-10-15 10:41   來源:台灣網

  國民黨中常會7日通過“國民黨政策綱領草案”和“現階段政治任務案”,將於10月17日在第十八次黨代表大會討論、確認後通過,作為國民黨未來4年的政策綱領和現階段的政治任務。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國民黨主席連戰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再度被列入政綱。

  香港《大公報》今日刊登評論文章表示,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對臺工作做了重要的論述。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如洪流,黃河九曲,終向東流。不管中間有什麼波折,但兩岸關係終究會不斷向前發展,這種歷史洪流是擋不住的。實踐證明,“臺獨”是行不通的,兩岸“和則兩利”,兩岸關係必須要向前發展,必須交流、交往,最終融合。

  共同化解兩岸矛盾

  在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總書記全面、系統、完整地闡述了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和推進祖國統一的政策主張:“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維護與推動和平的有力保障。和平發展不僅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最終解決兩岸問題的根本途徑。緊緊抓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將有利於維護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於逐步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並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記得馬英九當選後發表的感言曾稱,這是全體臺灣民眾的勝利,是希望求新求變、開放新局的民眾的勝利。而且,馬英九在國際媒體記者會上還宣稱,其最迫切的工作是改善與大陸的關係。推動“包機直航”,再向大陸開放機場及港口。他一再強調支援“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以推進兩岸經貿發展為目標,未來會著重“創造自由及便利的兩岸營商環境”,“會優先簽訂經濟協議、和平協議以維持臺海安全”。臺灣學者田金麗女士也稱,兩岸關係只能走向和平,不能有戰爭。

  勿庸諱言,堅持“兩岸和平發展”原則,有利於兩岸開展交流交往。誰否認和違背“兩岸和平發展”原則,誰就是兩岸關係的“麻煩製造者”。歷史表明,違背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的做法是拂逆歷史潮流,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衚同,註定要失敗。國民黨再度將“兩岸和平發展”列入政綱既是臺灣唯一可以走的道路,也是國共通過平等協商,求同存異,互利互惠,共同發展所邁出實質性的步伐。事實説明,兩岸關係的主要矛盾已經在演變過程中,雖然還會産生新的矛盾,但矛盾將變為發展中的矛盾,可以共同面對、一起化解的矛盾。嚴格的講,這些矛盾不是絕對不可逾越的障礙。

  做歷史發展推動者

  文章表示,國民黨以臺灣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再度將“兩岸和平發展”列入國民黨政綱,這是歷史的要求和選擇,體現了國民黨用實際行動落實“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促進臺海永久和平,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建立兩岸經貿合作機制,實現兩岸互利共榮。這將對加深兩岸同胞感情、爭取民心、凝聚民心、深化兩岸合作産生更加積極的影響。

  海峽兩岸,同根又同源。正如將於10月17日卸任的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國民黨退休同志聯誼會的感恩茶會上所言,他兩度率團到大陸與胡總書記會談,將兩岸間從衝突的邊緣,導向互利雙贏、和平發展的方向。經歷的這些過程,讓他感到因緣際會、何等幸運,也充滿感激。如今,“兩岸和平發展”再度列入國民黨政綱,顯示兩岸關係新的立足點是和平,新的目標是發展,新的措施是交流,新的願景是人民的福祉。而且,通過交流,兩岸同胞的了解增多了,理解加深了,感情密切了,利益融合了,兩岸正朝著建構一個命運共同體的方向發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勢不會改變,也不可阻擋。因此,臺海雙方都應當實事求是的為民眾造福、為歷史負責、為民族造福,共同做社會歷史發展的推進者,作幸福的締造者!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