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校園欺淩 向霸淩説“不”

時間:2011-02-17 14:29   來源:台灣網

  臺灣校園霸淩現象猖獗。臺灣《中華日報》發表每日談表示,反霸淩,成為島內初中小學生,必上的一堂課。為求治本,臺當局應參酌國際反霸淩作為,訂定“校園霸淩防制法”,齊聲向霸淩説“不”。

  

  全文摘編如下:

  

  島內初中小學,15日上午八時零分(取諧音“零霸淩”),利用朝會時間,同步辦理“推動友善校園反霸淩”活動,學生穿著粉紅色T恤,張貼反霸淩貼紙,表演反霸淩節目,在系列活動中,齊聲向霸淩説“不”。

  

  霸淩,是英語“bullying”的直譯,義為校園欺淩,又稱校園暴力。唐書法家顏真卿《勸學》詩云:“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年輕不我待,讀書須及時;然而,多少青年學生,虛擲讀書年華,還經常以暴力污染校園,霸淩乃時有所聞。

  

  俗話説“一個銅錢不會響”,但霸淩之及于被霸淩者,卻大多是“一個銅錢落地叮噹響”,亦即,霸淩行為出現時,狀如蒼鷹搏兔,以大欺小,以強淩弱,被欺淩的弱者,根本沒有反抗餘地,更沒有還擊能力。尤有甚者,霸淩方式不一,非僅一對一,更有多人對一人,或多人對多人。

  

  霸淩,造成被霸淩者的傷害,包括身體傷害甚至性侵,心理的傷害更難評估。根據兒福聯盟調查,五成被霸淩者認為,忍一忍就過去了,卻有二成五有自殺念頭。被霸淩者萌生自殺念頭,可見心理的傷害有多深。最堪慮的是,今日違反校規,霸淩同儕,明日可能作姦犯科,敗壞治安。

  

  反霸淩,成為島內初中小學生,必上的一堂課,説明校園霸淩熾盛。當局標舉“反霸淩綱領”:主動發掘、明快處置、配合偵辦、對外説明,僅止于治標而已,為求治本,應參酌國際反霸淩作為,訂定“校園霸淩防制法”。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