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行環保 臺灣中秋烤肉活動應適當節制

時間:2009-09-30 09:44   來源:台灣網

  臺灣《中華日報》30日刊載社論稱,中秋節即將來臨,鋻於近年來臺灣“瘋烤肉”,公園綠地飽受蹂躪,到處一片烏煙瘴氣,臺南市政府決加強倡導,禁止在公園烤肉及燃放鞭炮。但在這個歡樂的節日,嚴格執法並不容易,到時候可能流於道德勸説,因此平常就要呼籲民眾建立正確觀念,共同為環境保護盡一分心力。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農曆八月十五,闔家團圓賞月吃月餅,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俗。最近十幾年來,臺灣各地興起一股“中秋烤肉”旋風,騎樓、人行道、河邊到處都有人烤肉。

  臺“環保署”曾對中秋節前後的空氣品質進行監測,發現中秋節當天懸浮微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不良物質濃度,都有顯著增加,其中一氧化碳排放量更暴增三成,這種空氣高度污染情形,以臺北縣市、桃園地區,以及臺中以南至高雄縣、市較為嚴重。

  而且,多數人烤肉都使用免洗碗筷盤等食具,加上烤肉食材的包裝,使用完便任意拋棄,每年中秋節過後,各公園、風景區等熱門賞月地點,總是杯盤狼籍、垃圾山積,地上還有黏膩膩的油漬或燒焦的痕跡,留給清潔人員辛苦的善後,因此有人説,中秋節已變質成“環境災難日”。

  社論表示,大規模的烤肉活動,最大的污染源來自木炭,烤肉時如果木炭燃燒不完全,會産生一氧化碳,遇氧氣又轉化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正是導致全球氣候暖化的元兇,同時會産生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可見在不適當的地點集體烤肉,等於拿自己健康開玩笑,臺“環保署”乃建議民眾中秋節最好不要烤肉,如果一定要烤,應改用電烤爐或選擇良質木炭。

  人們使用的木炭,大部分環保標準甚低,品質更良莠不齊,燃燒後對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影響不容輕忽。以一家四口烤肉二小時來計算,約須燃燒一公斤木炭,排放二氧化碳約三點七公斤,若全島二千三百萬人中有三成民眾烤肉,將産生六千三百多噸的二氧化碳,在全球提倡“節能減碳”的此刻,如果仍熱衷於“大會烤”,豈非開環保潮流倒車?

  目前臺灣民眾已逐漸體認“節能減碳”的重要性,各部門團體也紛紛以其他方式,取代集體烤肉活動,但一般民眾的習慣,尚無法立即改變,從各地市場、大賣場五花八門的烤肉食材,及堆積如山的木炭、烤肉架來看,便可知道今年中秋仍會肉香四溢,但也煙霧瀰漫。

  社論説,“臺南市公園管理自治條例”規定,公園內不得有營火、野炊、烤肉、夜宿、燃放鞭炮等行為,違反者得予以驅離或依法處理。臺南市府在中秋節前,除了重申這項規定之外,更要有“硬性”的執行辦法與決心,否則“軟性”的規勸,根本發揮不了作用。

  在民眾方面,烤肉雖是食物調理方式之一,而臺“環保署”只能勸導中秋少烤肉,無權全面禁止,但站在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立場,民眾應有自發性的省悟,改以其他方式取代烤肉,一樣可以歡度中秋佳節。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