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生交流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必然

時間:2010-04-23 10:06   來源:台灣網

  臺灣《中華日報》23日發表社論説,兩岸學生交流,包括開放陸生赴臺就讀與大陸學歷採認,已成勢所必然。為此得修正“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大學法”及“專科學校教育法”。“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前天初審後“兩法”之修正時,民進黨抵死抗拒演出全武行,著實是臺灣高等教育發展的逆流。

  “大學法”及“專科學校教育法”之修正,賦予陸生赴臺就讀及大陸學歷採認法源,被稱為“陸生二法”,“立法院”一讀時,民進黨推擠拉扯肇生暴力衝突,使藍綠陣營陷入不可開交的混戰,“國會”爆笑國際的糗事因而又多了一樁。尤有甚者,在混戰二十分鐘後,會議主席趙麗雲昏倒送醫,民進黨竟指為“假昏倒”,誠不知惻隱之心何在。

  經過這場混戰之後,藍營認為“陸生二法”之修正應即已完成一讀,民進黨卻一本抵死抗拒初衷,硬梗到底認為不算通過,似有意讓“陸生二法”繼續卡在一讀。然而,開放陸生赴臺就讀與大陸學歷採認,就法源實體而言,“陸生二法”是一事之兩面,必須同時修法同時完成“三讀”,無奈民進黨在“修法”實質程式啟動就極力杯葛。

  社論表示,開放陸生赴臺就讀與採認大陸學歷是臺灣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的必要舉措。國臺辦日前宣佈,今年起大陸123所大學,將免試錄用臺灣頂標級高中畢業生就讀。臺灣開放陸生來臺就讀與大陸學歷採認已成迫切之舉。

  就事論事,自1985年迄今,臺灣學生赴大陸就讀大學以上人數已逼近兩萬人,在“教育部”設限下,選擇性的採認大陸41所大學學歷,可讓大陸栽培出來的臺灣學生,願意返臺就業,將所學貢獻給臺灣。

  再就開放陸生赴臺就讀而言,此舉應可舒緩臺灣若干大學招生嚴重不足的問題。

  臺灣高等教育發展已出現瓶頸,突破瓶頸之道就在於國際化,其層麵包括教師的、研究的、課程的、學生的國際化。例如民進黨反“三通”,卻有多少人享受“三通”之便;民進黨反學生登陸,卻有多少綠營子弟赴大陸就讀,是以民進黨杯葛開放陸生赴臺就讀與大陸學歷採認,根本是“鎖臺”意識作祟,毫無正當性可言。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