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市選舉結果牽動島內政局

時間:2010-12-02 08:5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島內五市選舉塵埃落定,藍營贏得3市,綠營取得兩都,這樣的選舉結果對於島內政局變化以及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會有怎樣的影響?12月1日,全國臺灣研究會舉辦“2010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學術座談會,來自島內外的近30位專家學者聚首北京,深入解讀——

  

  兩岸和平發展的另一種紅利

  談到五市選舉,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劉紅給出了這樣一個描述:2010年是島內事實上的“選舉年”,五市選舉無疑是今年島內政局的主軸。

  五市選舉是地方選舉,卻始終牽動藍綠關注。原因何在?來自臺灣開南大學的仉桂美副教授解釋説,五市總人口占臺灣總人口的60%,匯集全臺最重要的政治、經濟資源,被認為是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前哨戰”,藍綠雙方都希望借助此次選舉來擴大政治版圖,不惜全力爭奪。

  決戰五市,藍綠陣營一直硝煙不斷。11月27日,選舉結果揭曉,國民黨贏得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民進黨則取得臺南市和高雄市。

  選舉結果,各有解讀。不過,五市選舉中展現出了一些與島內過往選舉不一樣的新特點,這一點,成為與會專家學者的共識。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張冠華分析指出,以前經常成為選前政策焦點的統“獨”、兩岸議題等均未成為此次選戰的主導議題。

  “民進黨在五市選舉中儘量回避兩岸關係議題和兩岸政策,暫時捲起‘反中’大旗。當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觀感變好時,綠營訴求的正當性自然不足,綠營自然也就無法利用炒作族群、‘臺獨’意識來催票。”劉紅教授進一步解釋。

  “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背景下,特別是在ECFA簽署後,兩岸關係又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民進黨無法繼續運用過去擅長的兩岸牌與統‘獨’牌,使該議題在此次選舉中被淡化,選戰至少在形式上回歸參選人形象與公共政策訴求為主,這對於島內民眾而言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另一種紅利。”張冠華説。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