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司法醜聞引發改革呼聲

時間:2010-07-20 09:2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上周在島內爆發的司法官集體涉貪案迅速發酵成政治風暴,如何整肅司法貪腐,端出有效的司法改革方案,成為臺當局火燒眉毛的難題。國民黨高層透露,臺灣很可能將倣照香港成立廉政署,馬英九7月20日將對外説明改革方案。

  改革迫在眉睫

  原民意代表何智輝今年5月更一審被判無罪,牽出4名司法官員收賄大醜聞。司法官集體涉貪,史無前例,島內社會為之震撼,也引發政壇大地震。

  案件爆發後,臺“司法院長”賴英照立即請辭並獲准。輿論雖然多對馬當局此次的應對速度和“檢察總長”黃世銘的辦案力度表示肯定,但要求司法改革的呼聲也已形成巨大壓力。

  臺“行政院長”吳敦義18日表示,將儘速催生廉政署,未來將以團隊力量,創造懲貪治污的廉能政府。馬英九將於20日聽取相關簡報,隨後宣佈廉能改革方案。

  不過,對於廉政署的設立,國民黨內意見分歧。“立委”呂學樟表示,香港沒有“調查局”,才設廉政公署;而臺灣有“調查局”,再設廉政署,恐怕將造成重疊現象。

  島內輿論指出,馬英九此次能否端出令人滿意的司法改革方案,不僅關係到能否重喚民眾對司法的信任,甚至對他2012年的連任之路,也將産生影響。

  案件仍在審理

  相關案件目前仍在調查審理。檢調透露,本週提訊重點是要厘清涉案的4名司法官與兩名中間人的資金往來、涉案罪名。檢調連日來密集調閱涉案6人與何智輝的賬戶進行比對,追查賄款流向。

  除了收受賄賂,亂搞男女關係外,涉案法官還被爆出更多劣跡。國民黨臺北市議員參選人應曉薇17日爆料,涉案法官陳榮和曾要求一名律師向重刑犯索討300萬元(新台幣)換取輕刑,對方湊不出錢,最後陳榮和判處這名重刑犯死刑。至於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當事人姓名,應曉薇表示不能透露,但願意去專案小組説明。

  至於被通緝的嫌犯何智輝,檢調接獲情報,研判他應躲在曾經執政過的苗栗縣境內。何智輝不敢出面,是因為害怕本已翻案的案件,會因行賄法官而再遭重叛,罪上加罪。目前警方已對苗栗縣發動地毯式搜索,力求將何智輝逼出苗栗。

  沉疴重症需猛藥

  臺灣司法醜聞顛覆了大眾對法官的印象。有島內媒體人撰文指出,曾經以為法官應個個都不茍言笑、行事嚴謹、交友慎重,很多地方不能去,很多人不該結識,沒想到竟然還有法官生活如此“多彩多姿”,讓人大開眼界。

  道貌岸然的外表被撕開一角,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多懷疑:法官收賄究竟是個案還是普遍現象?有評論指出,一般人想要打通一個法官的關節很困難,本案居然一舉羈押了3名法官1名檢察官,而一個3人的合議庭居然已知就有兩名法官收賄,你能説這只是巧合嗎?

  輿論指出,臺灣司法貪腐並非個別現象,而是沉疴重症,由來已久。主因之一在於司法是個獨立系統,上至官員,下至黎民百姓,若不深入探究,很難搞懂其中門道,因而外界監控難度很大。這也是為什麼政治人物的一言一行都無所遁形,而司法界卻獨守“不能説的秘密”直至今日。

  同時,臺灣司法系統沒有淘汰機制,檢察官、法官都是終身制。在外部和內部監督雙雙缺失的情況下,法官清廉的保障就只能全憑個人操守。

  媒體指出,臺灣司法改革難度極大,因為首先不能寄望于司法官自我監督,其次體系外有調查及辦案權的人,包括調查員、警察,平常辦事都要看法官、檢察官臉色,又叫他們如何負起監督重任?這種情況下,成立廉政署應該不失為一條可行的出路。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