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對臺軍售,美國須謹防"偷雞不成蝕把米"

時間:2015-12-21 14:25   來源:國際線上

  近期,平靜已久的美臺軍售問題又起波瀾:12月16日,美國政府宣佈向臺灣出售總額約18.3億美元的武器裝備。當天,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奉命召見美國駐華使館臨時代辦李凱安,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與此同時,中方宣佈對參與美臺軍售的企業進行制裁。

  美國歷次對臺軍售都是在利益驅動下的投機行為,無非是出於地緣政治利益、國內政治、經濟利益等方面的考慮。然而,在筆者看來,此次對臺軍售對美國國家利益産生的負面效應大於正面影響,奧巴馬很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

  此次美國對臺軍售為中美關係前途埋下“定時炸彈”

  眾所週知,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的核心問題,而美國對臺軍售又是臺灣問題的核心。美國對臺軍售違反了中美《八一七公報》,不但將對中美關係形成較大衝擊,並且鼓勵了“臺獨”勢力“以武拒統”的決心,對臺海地區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發展都産生了非常不利的消極影響。可以説,美國對臺軍售是雙邊關係中的“定時炸彈”。

  前些年,由於美國政府決策者的相對理智,使美臺軍售問題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危及中美關係,即便中美在南海區域發生軍事對峙時都不至於導致中美兩國嚴重對立。然而,此次對臺軍售將會被中國視作對其核心利益——國家主權的侵犯。再想想美國正值在中東與俄羅斯爭奪話語權、因反恐問題而與歐洲盟國産生矛盾的多事之秋,以一種魯莽傲慢的方式去挑戰一個國力日益昌盛的洲際性大國的底線,除了懷疑其決策層的水準,國際問題學者實在想不出其他形容詞。

  保守軍售政策無法滿足臺灣胃口,同時激怒大陸

  此次美國對臺軍售,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現實可能性來説,非但不可能改變兩岸力量對比,反而會使臺海局面趨向更加緊張和複雜。

  現代戰爭是體系對抗的戰爭,中國臺灣相對於大陸,在軍隊戰鬥體系建設方面已經落後。再從此次美國出售給臺灣的主要武器裝備來看:“佩裏”級導彈護衛艦不僅落後於解放軍海軍已經裝備的052、052B、052C、052D型驅逐艦,與054、054A、054B型護衛艦相比也有較大的差距,甚至比起056型輕型護衛艦也在部分性能指標方面存在差距。並且,區區兩艘的數量無異於杯水車薪。而標槍反坦克導彈、陶式-2B反坦克導彈、AAV-7兩棲突擊車、毒刺防空導彈,與解放軍已經裝備的“紅箭-9”、“紅箭-10”反坦克導彈、05式兩棲步兵突擊車、“飛弩-6”防空導彈相較,性能落後,有的甚至存在代差。

  美國這種相對保守的軍售政策,一方面不可能讓臺灣滿意(沒有出售潛艇和F-16C/D),另一方面激怒了中國大陸,可謂“駝子跌跟頭”——兩頭不著地。

  面對制裁,美國將為對臺軍售蠅頭小利付出極大代價

  鄭澤光宣佈,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中方決定採取必要措施,包括對參與此次美方向臺灣出售武器的企業實施制裁。這就意味著,英格爾斯造船廠、通用動力公司等著名美國企業將出現在中國政府的制裁名單之上。

  中美之間存在巨大數額的經貿往來,制裁意味著這些知名企業將因此失去巨大的中國市場,實在得不償失。在全球經濟形勢並不景氣的今天,失去中國市場將意味著失去鉅額利潤和數量龐大的就業崗位。中國是想通過這種方式提醒美國:美國為了蠅頭小利而收穫了13億中國人的憤怒,區區18億多美元軍售所獲得利潤將不足以支付因激怒中國而失去的經濟利益。

  環顧古今,在世界各國的軍售史上,産生如此多負面效應的軍售交易是非常罕見的。稍作分析不難發現,美國此次對臺軍售絕非明智之舉。著名海權思想家張文木教授曾説過:賬房裏永遠走不出戰略家。這句話用來形容當今美國的對華政策制定者,想來真真是極好的。(馬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