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午,中國政府鄭重其事公布了名為《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見新華社2015年5月26日電)。此前,當中國政府將公布首部軍事白皮書的消息在網上甫傳出,就引發網上強烈關注。
這部全文約9000字的白皮書提出了諸多北京之前發布的國防白皮書中從未出現的表述和理念。中國軍事科學院國防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溫冰指出,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就軍事戰略問題專門發表白皮書的國家。美國、俄羅斯和英國曾發表類似白皮書。這表明,中國軍事戰略走向透明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人們既迫切了解這部白皮書的詳細內容,更想知道其發表的背景。其中,美國記者對中國的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部署感興趣,美媒詢問中國軍方在這個白皮書背後的想法和原因,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回應稱,中國軍隊具體部署是根據形勢任務的需要而確定的,中國一貫堅持防禦性的國防政策和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這一點始終是沒有改變的。
這部中國軍事白皮書開篇宗義稱:強調貫徹新形勢下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細讀這段看似平常的文字,其實已回答了某個國家的疑團:中國軍事戰略方針決不是搞地區“威脅”,更不是什麼“霸權”,而是積極防禦,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熟知中共執政史和中共歷代領袖思想的人們都清楚,這部軍事戰略白皮書體現了中國執政黨一貫思想的傳承。所謂積極防禦無疑就是立足于防,當然,這個防禦不是消極防禦,那樣就就會被動挨打,往昔中國就吃了被動防禦的虧。因此,積極防禦方針既是反映中國人民根本利益,同時也符合當今世界形勢的要求,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障。
中國如何體現積極防禦?這部白皮書筆觸在:將軍事鬥爭基點放在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上,突出海上軍事鬥爭和軍事鬥爭準備,有效控制重大危機,妥善應對連鎖反應,堅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統一和安全。可以說這幾句話,已對積極防禦畫龍點睛。
回首近年來,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南海、東海所採取的一係列舉措以及加強對軍隊和國防建設的部署,都已清楚地表明,中國軍隊戰略已有效地管控重大危機。人們已看到,不管東海和釣魚島,也不管南海,每當有衝突苗頭出現,中國政府軍隊都以堅決態度和妥善舉措施迅速加以管控。這個管控的定力,就是中國軍事鬥爭的實力和能力。
筆者注意到,中國首部軍事白皮書的出臺時間: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等美國高官近日聲稱,中國在南海的行為正挑戰公平解決爭端和航行自由,表示美海軍需捍衛這些原則,美海軍艦機將繼續充分行使在國際海空域航行和飛越權利。而事實是,正如中方所指出,美軍機對中方島礁抵近偵察。美國如此舉動極易引發誤判和海空意外事件。中方出于捍衛國家主權的需要,也為著管控危機,向美機發出警告,並通過外交途徑予以嚴正交涉。但美國似乎沒有收手,那麼其背後動機是什麼?依筆者之見,其中一因是對中國維護南海主權方針和軍事戰略出現了誤解誤判。中國適時公布首部軍事白皮書戰略,是告訴人們,中國維護南海、東海主權決不是堵塞自由航行。事實上,新中國成立60多年以來,南海航行從來未出現過不自由,中國從來沒有在南海稱霸。但個別國家要像以前那樣繼續在南海肆意侵佔屬于中國的領土,理所當然會遭到中方的抵制。這也是實話實說。
中國公布首部軍事戰略白皮書也在于回答對鄰國及世界輿論的對中國軍事的所謂擔憂。和平崛起、今已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的中國決不是西方大國,決不會重復強國必霸的老路。中國首部軍事白皮書向世界展現了一個透明化的中國軍事戰略圖,人們可以從中感悟到中國軍事的不斷透明。(馮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