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沙烏地阿拉伯軍方宣佈停止對葉門胡塞武裝組織的“果斷風暴”行動。但沒多久,胡塞武裝就攻佔了葉門第三大城市塔伊茲附近的一處基地,沙特領導的多國部隊重新開始空襲葉門境內的目標。那麼,這個曾經被西方國家視為政改典範的中東國家,為何突然遭此厄運?多國參與能否扭轉葉門困局?請看科技日報特約專稿——
在很多人看來,葉門動亂是國內宗教紛爭引起的,屬於國內政治問題。但自從3月26日以沙特主導的阿盟聯軍對葉門胡塞武裝發動代號為“果斷風暴”的空襲行動後,葉門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國際分析人士指出,葉門局勢不僅是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角逐,也有西方國家背後的支援,今後一段時期內,葉門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血與火的考驗。
葉門局勢如何步步升溫
此番葉門危機的導火索,要回溯到去年7月份。當時,葉門政府削減燃油補貼引發民眾不滿,胡塞武裝組織借機使用武力控制薩那,趁勢謀亂。
今年1月,胡塞武裝攻佔了總統府,趕走了葉門總統哈迪,並提出新的政府改革方案。該方案謀求將各派政治勢力統一歸於胡塞組織麾下,遭到葉門三大黨(全國人民大會、伊斯蘭改革集團和葉門社會黨)的強烈反對,也觸動了沙特等國的神經,遭致多國部隊強力干涉。
從3月26日開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卡達等國對葉門胡塞武裝組織控制的地區發動代號為“果斷風暴”的空襲行動。此次空襲共有10國參與,已有200多架戰機出動,多國海軍艦艇參與。該行動目前已成功摧毀了胡塞武裝及其盟軍的軍用機場、作戰飛機、防空導彈設施等關鍵目標,並在葉門上空設立了“禁飛區”。
不過,胡塞武裝也並非孤軍作戰。4月8日,伊朗海軍宣佈派遣兩艘軍艦開赴亞丁灣,聲稱為保護伊朗的航運免受海盜侵擾。而伊朗向聯合國提交了四點和平計劃,呼籲終結沙特為首的聯軍對葉門胡塞武裝“毫無意義的”空襲行動,“恢復和平和穩定的唯一辦法,就是讓所有葉門黨派在毫無外國政府的干預下,建立有包容性的全國統一政府”。但4月18日,伊朗提出的四點和平計劃遭到葉門政府的拒絕。沙特“果斷風暴”發言人表示,葉門的領空和港口實際處於以沙特為首的聯軍控制之下,伊朗軍艦如果入侵葉門水域,或者向胡塞武裝提供武器,那麼聯軍保留對此做出反擊的權利。
截至目前,持續一個月的“風暴行動”已有效阻滯胡塞武裝的南下步伐。總的來看,胡塞武裝氣焰受到打壓,正在收縮兵力,準備重點防守。但在大量招安葉門前政府軍警並吸納支援者後,胡塞武裝(包括支援者在內)的總兵力已達10萬至12萬之眾,僅靠空襲很難實現對胡塞武裝力量的徹底消滅。未來一段時間,沙特等國不排除出動地面部隊打擊胡塞武裝的可能性。
據外媒報道,相對沙特等國的整個軍事干預計劃,已經結束的“風暴行動”只是初試牛刀,整個行動實際分為6個階段。前2個階段的工作已在3月26日的空襲之前通過情報偵察完成,包括確定打擊胡塞武裝的政治中心、部隊集群、指揮中心以及消除電子戰能力等。空襲行動是第3個階段,目標是利用空軍完全控制戰局。根據沙特軍方的作戰規劃,不久將會展開第4個階段的行動——以葉門總統哈迪的地面部隊和聯軍地面部隊為主角展開地面進攻。未來還要繼續第5和第6個階段的行動,包括利用15天至30天時間,向葉門境內部署大量聯軍部隊,徹底消滅胡塞武裝,以及幫助重建葉門政府等。
目前地面進攻打響在即,葉門和沙特邊境有15萬聯軍集結待命,一旦發生轉機,旋即開赴葉門戰場,葉門局勢仍不容樂觀。
葉門亂局緣何而起
胡塞武裝屬於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一個分支,其前身是“青年信仰者”組織。該組織由侯賽因 胡塞創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之後一直活躍在葉門政壇上。2004年,因政見水火不合,侯賽因 胡塞發動反政府武裝叛亂。同年,侯賽因 胡塞被政府軍擊斃,叛亂隨之轉入低潮。他的親弟弟馬利克 胡塞拾起權杖,繼承了“青年信仰者”,並將之改名為胡塞武裝,繼續從事反政府武裝行動。
現在的胡塞武裝主要由葉門北部什葉派的部落力量構成,其領導頭目欲效倣伊朗建立“神權葉門”,實行政教合一。和其他許多中東國家一樣,葉門國內宗教勢力也分為兩派。其中,遜尼派佔60%至65%,什葉派只佔35%至40%。從人口比例上看,胡塞武裝的支援力量並不佔優勢,但胡塞武裝長期盤踞在葉門與沙特邊境地帶,多年的戰火磨礪使該組織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保持著頑強的鬥爭能力。
2010年,在海合會(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的簡稱)和聯合國的斡旋下,胡塞武裝與葉門政府簽訂停火協議,結束了長達6年的武裝衝突,葉門才迎來短暫、脆弱的和平。但胡塞武裝和葉門政府的“恩怨情仇”並未被一紙協議掩蓋,雙方之間深層次的政治矛盾、利益糾紛和宗教分歧仍然在積聚和醞釀。
再看葉門政府,為何在胡塞武裝的打擊下,如此不堪一擊?
2011年前後,在美國等西方勢力的策動下,西亞、北非地區的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葉門和敘利亞相繼爆發動亂,開始了政治上的大洗牌。其中葉門是唯一一個通過協議實現權力和平交接的國家,被美國視為中東國家政改的典範。耐人尋味的是,葉門這個曾經被美國看好的國家,其政府在此輪危機中卻表現出了脆弱的一面。
葉門政治制度的不穩定和各派政治力量的失衡,是導致此次葉門政府面臨危機的重要原因。目前的葉門實行共和制,葉門的政治體制建立在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基礎之上,但各黨派之間利益分歧重重,政治力量並不均衡。什葉派雖是葉門的少數派,但也佔到全國人口的近40%,其分量不容小覷。然而,在遜尼派主導的政府中,什葉派的政治經濟訴求不能得到充分滿足。
獨特的戰略位置,使葉門政府成為各大國任意擺弄的棋子。葉門地處阿拉伯半島南端,西臨紅海,南瀕亞丁灣和阿拉伯海,隔曼德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處在溝通歐亞非的生命航線上,地理位置比較特殊,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孱弱的葉門政府長期被沙特、美國等家作為遏制伊朗、平衡中東各派勢力的重要砝碼。2011年底,為了穩定中東局勢,葉門政府以總統薩利赫將權力移交給副總統哈迪、組建全國和解政府、開啟新一輪政府改革為代價,換取了短暫的和平,然而新組建的政府缺乏政治上的自主性,被認為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利益代言人,無法得到葉門境內的反政府武裝和廣大民眾的信任。
同時,葉門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經濟停滯不前且官員嚴重腐敗。這些都使得葉門政府勉強維持、搖搖欲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