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北約東擴是烏亂局核心問題 冷戰並未結束

時間:2015-02-25 16:24   來源:環球網

  旨在結束烏克蘭戰火的明斯克停火協議于15日生效,但該國東部14日繼續烽煙四起,亂局似乎很難就此平息。美聯社2月14日刊文指出,北約在蘇聯解體後持續東擴,一步步接近完成構建圍堵俄羅斯西部邊境的包圍網,這正是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表現出很大反應的原因。文章認為,北約東擴才是烏克蘭亂局核心問題。

  美聯社這篇分析文章說,冷戰並沒有結束,它只是休戰了24年,東西方在烏克蘭危機上的攤牌另這一點更加明確。

  當非俄羅斯共和國在蘇聯解體後獨立,以及東歐的蘇聯衛星國扯斷莫斯科統治的鐵鏈後,人們普遍認為冷戰已經結束了。冷戰的勝利者則是美國和它的歐洲盟國,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成北約聯盟,來阻止蘇聯在歐洲的進一步擴張。正如蘇聯曾擔心的那樣,自從蘇聯解體後,這個聯盟一步步向東蔓延,沿著北至愛沙尼亞,南至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線擴大。克里姆林宮聲稱西方曾保證這種情況不會發生。莫斯科西部邊境現在已經只剩下芬蘭、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這三個緩衝地帶,北約對俄羅斯的包圍圈逐漸形成。

  克里姆林宮不必看地圖就明白這一點。從去年年初俄羅斯就已經對烏克蘭問題作出巨大反應。美俄關係已經回落到蘇聯解體前冷戰時期的核危機和政治僵局時的水平。

  美俄關係的回落開始于發生在烏克蘭首都長時間的親歐派遊行示威。動亂導致時任烏總統亞努科維奇逃往莫斯科。在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洲聯盟簽署政治與自由貿易協議以及聯係國協定並接受俄羅斯保證的數十億美元的財政援助後,政治動亂爆發。

  當一個新的親歐派政府在烏克蘭上臺之後,俄羅斯再次作出反應。這次之後,克里米亞再次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1954年,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將這個有戰略意義的地區從俄羅斯聯邦控制區轉至烏克蘭共和國。克里米亞現在仍為俄黑海艦隊的戰略基地,而且俄羅斯民族佔人口的大多數。

  在烏克蘭東部以俄語為母語的分裂勢力開始煽動人們爭取掙脫基輔的控制,要求自治和獨立,或爭取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雖然去年9月的和平會議制定了停火計劃和政治解決方案。但戰火從未停息,烏克蘭軍隊和東部民間武裝的戰鬥變得更加激烈。這些民間武裝在戰鬥中積累一定的據點,聯合國表示,戰亂共造成5300人死亡。

  雖然近期簽署了新的明斯克挺火協議,但效果仍然不理想。14日,烏克蘭政府軍指控東部民間武裝發動猛烈攻擊,企圖在停火令前霸佔更多地盤,民間武裝則反指政府軍的炮火導致多名平民死傷。聯合國安理會15日召開緊急會議商討烏東局勢,俄羅斯動議要求各方切實執行停火令。

  烏克蘭和美國指控俄羅斯沒有遵守協議,繼續向烏東部民間武裝提供重型武器和支援,克里姆林宮則重申俄軍沒有參與衝突,反指烏克蘭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歪曲停火協議內容。烏總統波羅申科14日先後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奧朗德及美國總統奧巴馬會面。七國集團(G7)領導人13日發表聯合聲明,呼吁各方嚴格遵守新簽訂的停火協議,不過有烏東居民認為,相信雙方會停火的人太天真。(實習編譯:楊利斌、彭海艷審稿:譚利婭)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