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主持人水均益:
大家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新聞頻道正在直播的《環球視線》,我是水均益。就在中美關係因美軍機頻繁地抵近偵察而緊張的時候,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丹尼爾·拉塞爾12日高調地宣示,美軍有權在中國空域以外執行合法的任務,試圖為美國在南海的偵察飛行辯護。無獨有偶,近日來美國政界、軍界多名知名人士的一些涉華言論非常的不友好,或者可以說是蠻橫。一家美國媒體甚至要求對中國說“不”。今天演播室我們請到的是特約評論員尹卓老師和宋曉軍老師,一起來參與這個話題的討論,首先來看一個短片。
解說:
美國《華盛頓時報》報道稱,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洛克利爾8月28日表示,中國在南海地區做了有利于自己的改變,而這正是現在南海局勢與去年的最大不同。報道稱,洛克利爾認為,中美關係總體是在朝正面方向發展,但同時卻指責中國制造了南海和東海的不穩定。僅僅過了兩周左右,美國《華盛頓時報》網站9月12日又發表,美國海軍退役上將詹姆斯·萊昂斯的文章,文章稱,在全球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以及烏克蘭之際,中國繼續採取恃強淩弱的戰術,推進其在南海和東海的主權要求。同一天,路透社報道稱,美國負責東亞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丹尼爾試圖為美國在南海的偵察飛行辯護。他高調稱,坦率講,中國軍事現代化缺少透明度,引起一些鄰國的擔憂。而美國《波士頓先驅報》更加蠻橫,該報9月14日刊登社論,要求對中國說“不”,報道還稱,如果受到挑戰就以武力保護巡邏,下次偵察時戰鬥機護航將強化這一信號。美國近年來在南海問題上做出一係列傾向性明顯的舉措,而近期,美國高官和媒體再次在這個問題上向外界密集發出嚴重錯誤信號,顯然這無益于解決問題,更不利于本地區各國的合作與和平穩定。
主持人:
我們知道不久前中美兩國的軍機在南海相遇之後,中方曾經表示說美國要想修復雙邊這種關係,就應該減少甚至是停止對中國的抵近偵察,但是我們今天注意到最近像美國的丹尼爾·拉塞爾,居然給自己找理由說我們之所以執行這些任務,是因為中國的軍事不透明化,還有剛剛我們短片里看到的這句話,說坦率地講,中國軍事現代化缺少透明度,引起了一些擔憂。尹老師,是不是可以把他這個話理解為兩個層面,一個層面就是說他是在為美軍機的抵近偵察理由,而另外一方面又找了一個所謂中國軍事不透明的這樣一個理由作為一個的倒打一耙的理由,您怎麼看?
美高官反指中方軍力不透明
專家觀點 美對我抵近偵察具有威脅性
特約評論員尹卓:
是,你說的很有道理,美國實際上他長期對我們的偵察,他有很多的意義在內,就是這種作為,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他是幾十年一貫制。美國的軍機對我的偵察一直是具有威脅性,為什麼呢?因為在冷戰時期,他就長期對我偵察,包括在中美蜜月時期,關係非常好的時候,兩國聯合起來針對前蘇聯的時候,他也對我抵近偵察,他的潛艇到我周邊活動,他的飛機在我周邊長期飛行,後來冷戰結束以後,他仍然在進行偵察,美國人得出一個結論,美國人多次在國會作證說,這種在社會主義國家周邊的長期的抵近偵察,是向咱們長期施加軍事壓力的一種手段,一個標志,讓你國內造成,我美國軍事力量始終在你周邊,因為這種抵近偵察是一種進攻型的的部署態勢,它不是一個防禦性的,不是我到美國家門口去偵察,是他到我家門口偵察,這是長期對我施壓的一個手段。
主持人:
等于就是明著告訴你說你幹什麼事,我全都盡收眼底,我都知道。
尹卓:
不單是這樣的,意味著他放一個大型炮艦當然就過分不友好,那麼放一個偵察機在這個地方,既獲取情報,同時也時時刻刻告訴你,你是我的一個對手,這種偵察是對你不放心,他對自己盟國不偵察,他就是對你的對手進行偵察,當然具有威脅性,始終把我當成一個對手,甚至有的時候說潛在性的對手,現在越來越變成一個在美國看來變成一個現實性對手,正在向現實性對手這樣一個轉化。按照國際法,當然你可以在國際空域,就是我領海線以外,國際公空自由飛行,但是你要允許人家對你的偵察,也要採取一些措施,我為什麼說他對我有威脅性,在南海他對我潛艇進行跟蹤的時候,我當然不能放手讓你對我潛艇進行跟蹤,我憑什麼讓你跟蹤,哪個國家都不行。我要對你做一些警告性的動作,你不要做的過分,我也沒有擊落你,我雖然帶了武器,但是我沒有擊落你,我沒有對你航行安全造成任何損害,所以這種態勢應該是一個正常的表達我的不滿的一個方式,而我是完全按照規矩來,而且在安全距離之外。我想美國人現在也在抓住這個事,無非現在他在炒軍費問題,借著這個把它炒熱,另外把注意力從歐洲要拉向亞太,特別是亞太關係,負責東亞事務的亞太的洛克利爾就是太總部司令,都想把注意力再拉回亞太,這個意圖是非常明顯的。
主持人:
您說到美軍的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洛克利爾就有這個話,說中國在南海地區做了有利于自己的改變,而這正是現在南海局勢與去年最大的不同,中美關係總體是朝正面方向發展的,但同時中國用他的話說是制造了南海和東海的不穩定,另外我們也注意到,美國海軍的一個退役上將叫詹姆斯·萊昂斯說,在全球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以及烏克蘭之際,中國繼續採取,他用的詞叫“恃強淩弱”這樣一個戰術,推進其在南海和東海的主權要求。我覺得這有點潑臟水,有點倒打一耙的意思,宋老師怎麼看最近美國突然間一下子喧鬧起來了,各色人等都出來發言,而且全都是對中國很強硬的言論。
美退役上將為何顛倒黑白
專家觀點 演習+威脅論是目前美國的策略
特約評論員宋曉軍:
我覺得最近美國在重返亞太的這幾年過程當中,採用的手法是演習加上威脅論制造,演習我們看到,他由于奧巴馬的所謂的重返亞太戰略盤子說的很大,但是實際上在收縮,比如“勇敢之盾”,我們看到2007年、2010年和2014年,現在還在進行的到23日。
主持人:
這周正在進行的。
宋曉軍:
人員是下降的,比如2007年是22000人,到現在是18000人,而且陸戰隊的人數下降很大,那怎麼辦呢?中國又在進行,副總理張高麗昨天剛在中國東盟的博覽會,強調了我們國家戰略的海上絲綢之路,因為中國和東盟差不多有四年,我們是他的最大貿易夥伴,有三年,他們是我們第三大的貿易夥伴,而且發展勢頭非常好,他要一方面用演習拉住日本、澳大利亞這些鐵桿的盟國,另外一方面又要制造威脅論,讓那些東盟的國家不要跟中國走太近,但是中國和東盟這樣一種,我們說的好鄰居這樣一種關係,互利共贏的一種關係,發展的勢頭非常快,最近我們看到無論是國家領導人,還是底層的經貿關係,走的非常好。在這個時候美國又沒有那麼強大的力量,我們說了演習再加一個籌碼就是威脅論,這樣是他整體宏觀的戰略。那麼從另外一個角度上,就是剛才尹老師說的,太平洋司令部的這些人,確實錢是在下降,確實可能會撥到中東或者歐洲這個方向上,要撥一些錢過去,這樣的話太總部的錢就要少,大家要爭風吃醋也好,或者把資源拉大自己這邊來。
主持人:
因為畢竟撥錢是國會的事,所以這些言論恐怕要對國會,其實是說給國會那些耳朵來聽的。我們又注意到另外一個同樣的現象,那就是說對中國的強硬,甚至冒出一些所謂的對中國說“不”,《波士頓先驅報》有一個評論說要對中國,如果受到挑戰,指的是南海的,要以武力保護巡邏,下次偵察機偵察的時候戰鬥機護航,要強化這樣一個信息。這不就是一種所謂的霸權嗎?
美媒要求對中國說“不”
專家觀點 美強硬表態充分表明其霸權思維
尹卓:
實際美國這一係列對中國的強硬表態,一方面他有戰略企圖在內,當然另一方面從骨子里頭表現出美國各級官員、領導人甚至有一定程度美國的媒體,包括一些美國老百姓都有一個霸權心態,這個霸權主義、霸權心態是滲透到他們每一個毛孔里頭去,可以這麼說,他自認為他自己是上帝最眷顧的一個國家,他當然具有全球的引導權。
主持人:
我到你那兒,家門口抵近偵察,那是我天經地義的權利,你要不幹,對不起,戰鬥機要護航,太狂了這個話說的。
尹卓:
我們看過去,他現在說向中國有利的變化,就指這次明顯一個評論講的是,過去美國在東亞海域上不受挑戰的抵近偵察和巡邏,現在看來這個情況要發生變化了,變化是什麼,是中國海軍和空軍的強大,中國武裝力量強大,正在希望改變現在這個現狀,我說過去這是正常現象嗎,你一直在幾十年冷戰前冷戰後,一直在對中國進行抵近偵察,中國從來沒有到你的海岸線,到你的西海岸,到你夏威夷附近,包括關島附近去偵察,你認為這是正常的嗎?我們認為這不正常,我們要扭轉這個不正常現象。
主持人:
而且你在我家門口這麼多年,是,中國沒發展,現在中國發展了,中國變得強大一些了,我們自己捍衛一下,你倒不適應了,他倒不適應了。
尹卓:
對了,實際就是不適應,霸權心態,對這個新的變化不適應。
主持人:
從軍事的技術角度來講,他的P3C、P8A跑到南海巡邏一圈,如果他真派兩架F-15之類的來護航,那是什麼性質的事?
尹卓:
這個在世界上也有,也有這樣的,大飛機,包括預警機肯定護航,所以P-8用護航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這個護航就是他的挑釁意味更大一點,本來你對我進行逼離,好,現在你逼離我,我要派戰鬥機護航,你派戰鬥機護航,如果我說對我威脅大了,我照樣派戰鬥機跟你一塊逼離,跟你並飛,為什麼不可以,你的戰鬥機護航,我也照樣逼離,跟你有沒有戰鬥機護航沒關係,你對我的威脅就是你的抵近偵察,我當然不願意你抵近偵察,你能抵近偵察,我也能夠逼離你,只要不發生撞擊,只要不發生開火,這是大家都可以做的,為什麼不能做,所以我說美國人的霸權就在這個地方,他以為公空只有他有權利使用,別人都沒有權利使用,我到什麼地方你都得讓路,我憑什麼給你讓路?為什麼給你讓?這是在誰家門口?在中國家門口,不是在美國家門口,這種粉末倒置,到了人家家里頭還頤指氣使,我說這種態度是非常霸道的。
冷戰思維在美國揮之不去
專家觀點 美國的焦慮來自于冷戰後遺症
主持人:
沒錯,我們今天因為這一期我們整理了一些近一段時間美國的各種高官,包括一些媒體的一些言論,我們都感覺突然間有一種很冷的感覺,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看我們一直在說冷戰結束之後,其實像北約,包括美國,他們一直有一種所謂的冷戰思維,現在這話又扣到中國頭上了,你看《亞洲時報在線》,也是美國的一個媒體說,1991年,話說得似乎很有文採,說我們目睹了一場葬禮,被告知冷戰已經結束,但是事實是棺材里沒有屍體,如今在環太平洋地區冷戰仍然活的很好。這顯得好像那邊比如說烏克蘭一鬧,然後他們說冷戰又要來了,然後還不忘亞洲這邊,這不是有點焦慮嗎宋老師?
宋曉軍:
我覺得他的焦慮恰恰來自于冷戰,因為他把中國想象成當年的蘇聯了,我們可以想到冷戰結束之後,美國就推出了抵近別人家門口的戰略,美國海軍1993年叫做“從海上”,原來叫“在海上”,就是蘇聯強大沒倒臺的時候,我就在海上控制海,1993年,他所謂從海上,就是我堵在你家門口,你一探頭我就打你,這叫“從海上”戰略,從1993年。那麼1994年中國軍費開支是多少,63億美元,美國是多少?我說20年前,2880億,咱們就是他的零頭都不到,63億美元,他是80,後邊這個80,他前邊還有2800,那個時候是冷戰勝利的一種輝煌的心里,過了20年之後,中國現在軍費確實由于我們的經濟發展的很快,我們只佔GDP的1.87%,他是佔3.8%,已經變成第二,雖然現在總的軍費盤子還跟他有差距,差不多是他的1/5左右,1/5強,1/4弱一點,這個對他來講,心里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他所有的中國威脅論,都開始栽贓上,因為軍方只是前臺的人。
我記得他有一個將軍,前兩天說我隨便到你們家後院去,昨天又改了,說你很厲害,為什麼?他退休了他得到軍火公司去當獨立董事,美國在2014年中央政府給50個州的撥款當中,其中有10個州的中央政府的撥款,有80%這10個州全部是國防部下的訂單,有38個州50%是國防部下的訂單,而且他要中期選舉了,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第一,絕對數字上,他認為中國崛起太快,可以拿你作為目標說事。第二,中期選舉,你這邊奧巴馬要裁我的錢,我得說你多厲害,你得給我撥款,這幾個元素配在一起出現的,但是這種元素出現完了之後,他是一種冷戰式,他把蘇聯當對手,我沒有要跟你爭霸,我是新型大國關係,你不接受,非得說我要稱霸,恃強淩弱,這個事咱們常人都知道,有一句話叫做理在事中,就是當你做的事是亂了陣腳的時候,說明你沒把這個道理想清楚,他根本沒想清楚新型大國關係是什麼,他腦子里想的是冷戰,你強,非黑即白的零和遊戲。
主持人:
對,不僅是冷戰的東西,還有這種心態,奧巴馬前兩天自己一不留神說出來,這30年中國搭我們的便車,搞清楚了沒有,什麼叫搭你們的便車?我們現在是你最大的債主,這說明什麼樣的問題,但是不管怎麼說,從我們中國來講和從客觀現實來講,中美之間重燃一種冷戰狀態有可能嗎?尹老師。
專家觀點 冷戰不會在中美之間復活
尹卓:
沒可能,冷戰在中美之間不會復活,這個結論我們現在就可以下。第一個,過去打冷戰,那是兩個大概旗鼓相當的兩個國家,特別是在軍事安全上,美國跟前蘇聯,前蘇聯確確實實有實力跟美國在全球爭安全和軍事上的霸權,中國第一個沒有這種企圖,因為爭霸權不符合中國的利益,我們還是個發展中國家,我們要到2050年,城鎮化率還差30多個百分點,跟歐洲的平均水平比差30多個百分點,我們非得要2050年才實現,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城市信息化,早呢,我們幹什麼要把錢都放在核武器上,放到冷冰冰的鋼鐵上,把它存在那個地方,我們要發展民生,這是我第一位的任務,發展生產力,所以我們沒這樣的企圖,霸權,美國的樣子並不是成功的樣子,在伊拉克、阿富汗都是失敗的,這種侵略我們不需要。
主持人:
而且他還盡管那邊一頭灰焦,這邊不忘。你看最新的報道,昨天我們涉及到了,美國的海軍作戰部長格林納特又說了,說美軍的P-8反潛機要到馬來西亞,這話一說,真的是馬上嘩然,我們來聽一下當時他是怎麼說的。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格林納特:
最近馬來西亞向我們提供了便利,允許我們的P-8反潛機,飛躍馬來西亞東部領空,你可以看到這里距離南海非常近,所以我們在這里擁有一些機會,我認為我們應該繼續培育這些機會,而且未來我們還會在這個地區這樣做。
主持人:
9月8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格林納特的一番話,這個話出來之後,媒體馬上很關心,包括馬來西亞的媒體,馬上就問了,馬來西亞的國防部長,也就是搜尋MH370的時候,經常在媒體關注當中的希山慕丁說了,說好像我沒有允許這個事,馬來西亞沒有允許向美國開放其東部的空軍基地等等,尹老師怎麼看這個事,這件事我們先姑且不去分析它的真偽,但是無風不起浪,所謂空穴來風,他冒出這個話,我覺得美國人是在惦記。
美海軍作戰部長發出何信號
專家觀點 美正抓緊在南海找長久立足點
尹卓:
沒錯,美國正在南海找一個長久的立足點,這個是毫無疑問的,因為你看看他跟菲律賓談了兩年半,兩年半愣沒談下來,比如說克拉克空軍基地、蘇比克重新使用,特別是蘇比克重新使用的問題,菲律賓沒脫口,他要讓美國長期住,他要改憲法,阿基諾三世試了一下,一下民意測驗掉了將近20多個百分點,他馬上就往回縮了,他不敢走這一步,這是他母親定的規矩,他不敢走這一步。剩下就是在越南,越南搞顏色革命,也沒有完全搞成,越南在2009年、2010年震了一下,現在雖然還有一批人在嚷嚷要取消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等等,但是這個事還在嚷嚷期間,他想進金蘭灣峴港現在也不現實,比較可行的,泰國和新加坡這兩個盟國,港口小,他去不了,現在想找的就是馬來西亞,這個地方馬來西亞放一個,如果有在那兒,他肯定是願意,因為挨著馬六甲海峽非常近,從那兒出發,對南海整個一天之內可以進行一次到兩次的飛行。
主持人:
我們這兒有一個圖,我們來看一下,假如說P-8A在馬來西亞紅點這兒,P-8A反潛機的作戰半徑是2222公里,那也就是說基本上把整個南海地區,我們在大屏幕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完全覆蓋了。如果是這樣的話,宋老師,是不是等于他基本上在南海又多了一個手段?
P-8可覆蓋南海周邊主要區域
宋曉軍:
對,他對中國的戰略導彈核潛艇非常的擔心,因為他認為是2014年開始戰略巡航,甚至說去了印度洋,這是美國將軍說的,就是太總部的司令說過,洛克利爾說過這個話,在3月份的一次講話當中。那麼P-8來替代P-3,P-8維護費用相對高一點,而且它由于是波音737改的,它現在加油部分還沒有做,它現在在環境適應性飛行,在南海,因為它原來是芝加哥,在美國的支線飛機,這樣它高溫郵箱的這些測試還得要在南海做,將來還得把它在2017年左右加上加油係統,所以軍火商也很著急,因為它是繼F-35第二大的一筆訂單,在美國整個國防部80個項目當中。那麼你趕緊在南海給我飛,飛的差不多,我這邊國防部,國會撥了錢,軍火商趕緊做這個飛機,給它做上加油係統。現在它等于在南海地區急于希望能夠飛的頻率更高,它現在從衝繩過來,有兩架在衝繩,太遠,它可能是單方面的試探一下馬來西亞,但是人家馬來西亞是咱們的老鄰居、好夥伴,我們吃的那些橄欖油,都是馬來西亞進口的,人家能為這個事說我不賣橄欖油了?得罪中國?所以人家馬上就說,還有遊客,咱們那麼多遊客在那兒,在這里邊他還是要挑撥中國和馬來西亞的關係。
主持人:
從戰略態勢上會有什麼大的變化嗎?P-8A會怎麼著,比傳統的P-3C要強一點嗎?
宋曉軍:
對,P-8A如果過來,如果到了馬來西亞,當然他就用不著那麼多了,因為他原來訂貨是80架,最早是120多架,現在削到80架,但是現在還有一部分說能不能少點,把錢挪給戰略核潛艇,再少點就離的近,飛的趟數就多,他有很多考慮,從衝繩一千多公里,對他來說累。
主持人:
一邊在重返亞太,一邊還得打著算盤,算算兜里到底有多少銀子。時間關係我們就談到這兒,進段廣告。
此前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格林納特曾經在多個場合表示了美國對南海的關注,長航時的留空時間,高尖端的監視手段,固然讓P-8反潛機成為美軍空中偵察的利器,但無論怎樣這都不會影響中國在南海的堅定立場,我們也絕不允許任何國家跨越中國在南海的戰略底線。感謝您收看我們今天的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