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兩軍以聯演促合作顯決心

時間:2013-07-08 13:57   來源:中國新聞社

2013年7月6日,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參加中俄“海上聯合-2013”演習的中方石家莊艦和俄方瓦良格艦對市民開放。圖為一對俄羅斯父子在石家莊艦上參觀。圖片:中新社發(攝影:盛佳鵬)

  2013年7月6日,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參加中俄“海上聯合-2013”演習的中方石家莊艦和俄方瓦良格艦對市民開放。圖為一對俄羅斯父子在石家莊艦上參觀。圖片:中新社發(攝影:盛佳鵬)

  戰幕已經拉開,硝煙尚未燃起。“海上聯合-2013”中俄聯演進入第二天,聯合導演部和聯合指揮機構進行籌劃準備,雙方還舉行艦艇開放日活動,讓公眾和官兵參觀各自艦艇。這次聯演中,導演部、聯合指揮部、艦艇編隊指揮部等都進行了混編,“高度體現了演習的聯合性和融合性”。種種跡象,顯示出中俄力求通過聯演這種形式,促進兩軍之間的合作,顯示共同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決心。

  自2003年以來,中俄兩國軍隊多次參加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的多邊和雙邊聯合演習。其中,“和平使命”系列聯合演習自2005年首次舉行以來,已舉行5次。而中俄海軍之間的關係也在不斷深化。2012年4月,在中國海軍組織下,中俄海軍在中國黃海海域成功舉行了首次海上聯演,邁出了兩國海上務實性軍事交流合作的重要一步。今年,由俄方牽頭組織聯演,既是去年中俄海上聯演的延續深化,也標誌著中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機制化、常態化。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學惠對中新社表示,聯合軍演已成為“兩軍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務實合作的標誌”。特別要指出的是,中俄兩國軍隊都處於轉型建設的關鍵時期。俄軍完成了“武裝力量新面貌”建設的第一階段,軍隊改革正在向縱深發展。中國軍隊正處於資訊化建設加速發展和戰鬥力生成模式加快轉變的重要時期,國防和軍隊改革面臨著許多重要課題。“兩軍在這樣一個時期舉行聯合軍演,有助於交流改革經驗,相互借鑒學習,促進雙方軍隊的共同發展。”

  按照聯演計劃,實兵演練階段主要演練艦艇錨地防禦、聯合防空、海上補給、通過“敵”潛艇威脅區、聯合護航、聯合解救被劫持船舶、打擊海上目標、海上聯合搜救、實際使用武器、海上閱兵等課目。“演習規模大、演練內容全、實彈射擊多,組織指揮要求高,考驗對兩軍的指揮協同能力。”中方艦艇編隊指揮員、北海艦隊副司令員楊駿飛説。

  對於此次例行性軍事活動,輿論反應不一。有人覺得“事發突然”,演習時間、地點、兵力等諸多要素都令人“頗費思量”。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分析指出,與亞太地區一些國家舉行的聯合演習相比,這次聯演不具有進攻性,突出了聯合護航、聯合解救被劫持船舶等演練項目,體現了中俄兩軍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所做出的努力,展示了兩軍實施國際人道主義援助的信心和能力。因此,其他國家不應對中俄聯演説三道四。

  人們注意到,中俄雙方總導演都提到,此次聯演不針對第三方,其他國家無需對號入座。中俄雙方在海上都面臨著一些安全問題和安全威脅,通過聯合演習可以提高應對多種安全威脅的能力。其實,這也就是此次聯演最為明確的信號。(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