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朝鮮第三次核試

時間:2013-02-15 13:14   來源:解放日報
  朝鮮宣稱12日成功進行了第三次地下核子試驗,這一事件已在國際社會引起強烈反響。那麼,朝鮮為什麼再次進行核子試驗?有關各方如何看待和應對這一事態?

    時機選擇微妙?

    12日是朝鮮為期3天的春節假期最後一天。朝鮮選擇這一時間節點進行核子試驗,看來經過週密考慮。首先,2月16日是朝鮮已故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的誕辰日,被稱為“民族最大節日”,核子試驗不僅是對這一紀念日的“盛大獻禮”,而且顯示朝鮮新一代領導人將繼承核遏制力這一金正日留下的 “遺産”。另外,此時春節假期即將結束,還有利於朝鮮組織動員群眾召集各種集會“歡呼”核子試驗的成功,促進國內政治團結,提振鬥志和信心。央視的報道説,核試也是平壤為凝聚人心配合改革、示強的同時也強化領袖威望之舉。

    其次,美國總統奧巴馬將於美國時間12日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講話,朝鮮搶在此前進行核子試驗,可謂對美發出強烈信號,試圖讓美國放棄敵視政策,與朝鮮商討簽訂和平協定,並迫使美接受朝“核現狀”。朝方一直認為,美國敵視朝鮮政策難以改變,所以要示強。朝鮮一貫的做法就是“以超強硬對強硬”。

    再者,這次核子試驗既為即將卸任的韓國總統李明博“送行”,也是對即將上任的樸槿惠新政府的“投石問路”。李明博政府一向推行對朝強硬政策,而今朝鮮三度核爆,既給李明博政府出了最後一道難題,也讓將於本月25日就職的新總統樸槿惠面臨艱難抉擇。朝方選擇這個時間進行核子試驗,可能考慮到若在樸槿惠上任後進行核子試驗,將會阻斷雙方溝通的渠道,並使朝韓關係難以改善,搶在韓國新政府執政之前進行可以避免這一問題。

    核技術提升?

    圍繞朝鮮此次核試,外界有三大關注點:首先是核子試驗是否會使用高濃縮鈾?在前兩次的核子試驗中,朝鮮使用的是威力較小的放射性元素钚。但由於試驗在地下進行,目前這還是個未解之謎,仍待各方通過更多的資訊進行分析和驗證。

    其次是核爆威力如何?能否超過1.5萬噸梯恩梯當量(1945年廣島原子彈爆炸當量相當於1.5萬噸梯恩梯炸藥的爆炸力)?目前朝鮮官方尚未發佈有關資訊,但俄羅斯國防部發佈的分析稱朝鮮此次的核爆威力超過7000噸梯恩梯當量,韓國國防部也確認其爆炸估計為6000噸至7000噸梯恩梯當量,大約為廣島那枚原子彈的一半,但超過了朝鮮前兩次核子試驗的威力。

    第三是核彈頭能否小型化、輕型化?朝方稱核子試驗使用小型化和輕型化原子彈,央視的報道説,如果這一消息可靠的話,就意味著製造核彈頭洲際導彈的技術問題基本解決,朝鮮在理論上已經可以威脅到美國本土。

    新制裁難免?

    但是,事態的發展未必能盡如朝鮮之意。這次核爆無疑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立即引起各方強烈反應。安理會也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更為嚴厲的制裁措施恐怕難以避免。分析人士認為,朝鮮核子試驗後,美國一方面可能在外交和經濟層面加大對朝鮮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把朝鮮核子試驗作為加快構築反導體系的藉口。美國及其盟友也可能加大對朝鮮附近海域的巡航力度。而下定決心“擁核”的朝鮮恐怕也不肯善罷甘休,新一輪爭鬥勢所難免。

    “硬碰硬”的爭鬥,無疑將導致朝鮮半島局勢輪番升級,使問題更趨複雜化,解決難度更大。防止核擴散迫在眉睫,維護半島及東北亞和平與穩定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在接受央視採訪時指出,無核化承諾是朝鮮已故主席金日成提出的,併為其後任金正日總書記所繼承,是朝鮮對世界的鄭重承諾。朝方理應信守無核化承諾,各方也應保持冷靜克制。眼下,當務之急是各方重返六方會談的談判桌,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聯手阻止局勢進一步惡化。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