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可能被半島局勢惡化殃及

時間:2013-02-06 17:14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美韓今天開始在朝鮮半島東部海域舉行聯合軍事演習,而韓國媒體一直盛傳朝鮮第三次核試爆已經“箭在弦上”,甚至有猜測稱它的發生就在今天。分析人士很自然把這兩件事疊起來看,雖然這同預測半島突發衝突有不小區別,但誰都能感到,半島的緊張逐漸令人窒息。

  朝鮮擁核看來已是既定決心,它對談判的忽冷忽熱態度組成了總體上的緩兵之計。這樣一來,朝鮮越接近研製出可用於實戰的原子彈,它與大國的複雜博弈越接近攤牌:或者大國最終接受它擁核的現實,或者美國不顧東北亞諸國對地區穩定的特殊關注,貿然對朝鮮採取極端行動。

  美國會對朝鮮核設施採取“外科手術”式的打擊嗎?美國歷史上曾對多個核門檻國家有過上述企圖,但從沒有實施過。唯一一次的類似打擊是以色列于1981年對薩達姆治下的伊拉克發動的。

  希望朝鮮半島永遠不要面臨這樣的極端考驗,那將是地區的災難。現在根本沒法設想屆時朝鮮半島會亂成什麼樣,整個東北亞甚至東亞為之埋單的代價究竟有多高。

  亞洲是當今世界經濟增長的心臟性區域,但亞洲的問題也日益活躍,它們逐漸構成對地區和平與秩序的現實威脅。比如朝鮮被高度繁榮包圍,但它卻因種種緣故與繁榮無緣。在朝鮮同外部繁榮無法對接、反而陷入孤立和危險的情況下,它發展核武器實際是對大環境近乎絕望的反應。

  從東亞到南亞、西亞,很多國家都是發展各種戰略能力的活躍力量,當然更包括中國。亞洲整體的高速增長在改變地區力量的對比關係,這導致了種種不安。各國為自保採取行動造成了周邊更多不安,形成惡性迴圈。

  亞洲沒有歐洲那樣的集體安全保障機制,各國大體是單打獨鬥,因此這樣的混亂勢必要持續一段時間。

  中國身處亞洲,而且是一些爭端的參與者,加上美國掣肘,暫時無法扮演構建亞洲集體安全保障體系的領導者角色。我們實際在亂局中隨波逐流,我們構建環境的主動性很有限。

  但中國顯然不能放棄對亞洲和平的構建努力,因為所有亞洲國家中,中國的力量最強,中國的利益範圍也最大。亞洲亂了,中國在世界大國中受的影響最多。

  因此如果中國自顧不暇,只能由著外界去亂。但中國的對外開放已經沒有回頭路,我們的力量成長就是亞洲政治變動加快的原因之一,我們如果不更積極地影響亞洲熱點的解決方向,我們最終被殃及幾乎無可避免。

  中國雖然召集了朝鮮核問題的六方會談,但在會談中斷後半島對抗持續升級的過程中,中國的作為很有限,雖不是“看客”,但也只能給各方衝突做些“物理降溫”,中國既沒有藥方,也沒像樣的藥。

  如果朝鮮半島局勢失控,中國很可能被“捲進去”,這同採取相對主動的應對,戰略結果是不一樣的。

  當然,由於有美國在,中國發揮主動性的空間受到壓制。但我們是否對美國因素考慮過重了呢,我們的顧慮重重與美國的對華遏制政策是否有著很真實的對應關係呢?

  中國處在朝鮮半島等各種難題的複雜互動中,如果中國要逐漸積累自己的主動性,就要更堅決。即使和稀泥,也要和得有權威。比如要避免半島各方最終攤牌,讓各方的相互妥協和適應最終凝結成誰都突破不了的強大板塊,這樣的和稀泥就要求中國的一定強勢。總之,半島局勢在惡化,中國僅靠招呼各方來北京談判就有人應和並能管用的時候過去了。(《環球時報》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14版:國際論壇)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