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阻礙中美軍事合作

時間:2013-01-28 13:16   來源:人民網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月26日文章】題:美中軍事合作是否有望改善?(作者美國哈得孫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理查德韋茨)

  儘管有種種困難,但奧巴馬政府繼續第一任期內的努力,尋求與北京維持全面和互利的軍事合作關係。鋻於軍事力量在北京的國家安全決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擔心,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旦在國內和國際上陷入孤立狀態,將會帶來嚴重的問題。

  在美國看來,中國人民解放軍需要與外界增加聯繫,以加深了解。華盛頓和其他局外的旁觀者認為,這樣或許可以減輕中國對美國的過度恐懼,並降低由於錯誤估計形勢而引發戰爭衝突的可能性。

  在第一屆任期中,奧巴馬政府倡議建立了雙邊戰略安全對話機制。在這個平臺上,兩國高級軍官以及政府的文職官員首次坐到了一起。兩國的國防代表就一些建立互信的措施進行了磋商。目的是增加對於對方安全政策訴求的了解,但是這些機制都相當受限,很容易受到外部形勢變化的影響。類似南中國海撞機事件這樣的突發情況,已經多次干擾了雙邊對話的進行。有關臺灣和其他敏感議題的爭論,也常常會導致中美軍事交流中斷。

  中國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增加的軍事存在將提升中美軍隊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同時也使得雙方再次發生摩擦事件的幾率上升。中國人民解放軍不斷提升的實力同時也使得北京的決策者能夠以更加強硬的態度,對五角大樓的一些做法發起挑戰。

  美中軍事合作受到了很多因素的阻礙,其中包括臺灣軍售問題。此外,美國的偵察機和船隻在中國宣稱的專屬經濟區巡邏,引起了中方的多次抗議,儘管美方飛機沒有進入國際認可的中國領海海域。

  這些與領土主權糾紛有關的爭議不斷增加,而由於中美兩國地緣政策和價值理念迥異,兩國政治合作本就有限,就更加劇了分歧。兩國的決策者都深知各自的歷史,也明白隨著中國的崛起和美國的應對,兩國之間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這種互相之間的猜疑也給雙邊軍事合作拖了後腿。

  儘管中國政府常常公開宣稱軍事透明,但是對於美國有關雙邊國防政策開放的呼籲,中方幾乎是充耳不聞。實際上,由於中國的整體軍事實力在美國之下,北京拒絕國防透明化,主要是擔心五角大樓會利用這些資訊,將其置於不利境地。中國的領導層對整個軍事建設進程諱莫如深。

  而在軍事合作中唯一可能對北京有利的領域,美方的限制又阻止了雙邊的軍事技術交流。此外,中國軍方戰略制定者將不透明視為威懾假想敵的一個有效手段,干擾對方的軍事發展規劃,這也是中國慣用的一種“兵不厭詐”策略。

  然而不幸的是,中國軍方的這種諱莫如深反而增加了互相之間發生誤會、對形勢錯誤估計的風險。這也給中國的鄰國敲響了警鐘,它們不得不加強本國的軍事力量,以防止萬一最糟的情況出現。而北京又對此採取應對措施,導致了東亞地區的軍備競賽在最近幾年中日益加劇。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