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太空殺手锏是中美戰略平衡的最低要求

時間:2013-01-06 14:29   來源:環球時報

  社評:願中國研製反衛星武器傳聞是真的

  美國媒體1月4日報道,美國國防及情報部門近幾個月一直在傳,中國將進行新的“反衛星試驗”,時間就在1月份。美方人士稱,新的試驗如果成功,中國將有能力威脅美國的GPS衛星。

  中國2007年初曾進行反衛星試驗,引起軒然大波。外電報道中國2010年1月份又曾搞過類似反衛星試驗,但中方沒有承認。有分析稱,即使中國真的再搞試驗,也不會將衛星擊碎,但一定會讓被攻擊衛星失效。

  中國的公開政策是和平利用太空,這是中國的真實願望。中國可沒有興趣同美國搞一場大型太空軍備競賽,直至有一天雙方真的把各自衛星相互擊落。2008年中俄聯合提案禁止在外太空部署武器,但遭美國拒絕。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擁有打擊美國衛星的能力就是十分必要的。這種威懾力是對中方衛星以及整體國家安全的必要戰略性保護,這個道理用不著對大國政治有很多知識就能理解。

  中國是否會做新的反衛星試驗我們不得而知,去年10月中方曾否認過美國媒體的這類報道。但我們認為,中國應繼續做清除在軌衛星的實質性研究,並且最終以反導武器的名義實際列裝,避開是否這破壞了和平利用太空的爭議。

  中國再怎麼發展太空武器,都無法在可預見的未來彌補中美之間的差距。美國外太空打擊能力的優勢是絕對的、壓倒性的。在中美關係的戰略不確定消除之前,中國擁有外太空的關鍵性殺手锏將始終是必要的,這是中美戰略平衡的最低要求。

  美國近年不斷對中國發展太空能力進行騷擾甚至阻撓,散佈對中國的不利輿論是華盛頓既廉價又好使的保留性招數。中國應當對這類研究做些戰術性調整,盡可能減少來自西方輿論的麻煩。但這樣做的底線是不損害研究的正常進行,中國任何時候都不能用實際的發展損失換取在西方的某個虛名。

  中國的名聲註定在西方好不了。中國在西方的形象總體上取決於中國對西方利益的配合度,而不是中國是否真的“越變越好”。中國最不能做的就是刻意討好西方。我們必須正常發展自己,在這個基礎上與西方做複雜的溝通。

  西方對中國的最大成見來源有兩個,一是意識形態差異,二是國家利益競爭。隨著中國不斷崛起,後一個問題實際在逐漸壓倒前一個問題,前一個問題的愈發突出有很大成分是西方打馬虎眼,用它來掩蓋西方不願意接受中國崛起的自私。

  在國家利益中,安全利益是軸心。中國逐漸全面強大帶給了西方一定危機感,這個問題在一定階段內我們怎麼小心翼翼也消除不了。但只要中國真心和平發展,在各種摩擦和衝突中都保持戰略上的克制,不妄動實力對抗念頭,西方慢慢會對中國的戰略意圖進行重估,走出對中國崛起近乎偏執的疑慮。

  中國必須擁有可靠的戰略報復能力,這是在大過渡期壓制美國動對華冒險念頭的保障。儘管美國政治有一定的穩定性,但我們也看到和聽到有各種激進和衝動在美國暗流涌動。冷戰後的情況顯示,美國在沒有遭報復的後顧之憂時,是能幹出傻事來的。

  中國處於民生建設的熱潮之中,如今的中國民大於天,解決具體民生問題常常比國家戰略安全受到輿論的更多重視。然而鞏固中國的戰略安全是國家長期發展民生基礎的基礎,我們必須拿出一部分錢和精力,致力於先進國防能力的建設。

  因此我們希望美國情報系統對中國將進行反衛星新試驗的消息是真實的。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