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欲護“臺獨”的“反斬首”部隊大揭秘

時間:2008-02-26 16:16   來源:華夏經緯網

  現代戰爭中的“斬首”概念是由英國的軍事理論家富勒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他提出攻擊敵方指揮系統為首要目標的“癱瘓攻擊”,亦稱“斬首攻擊”。資訊時代的戰爭,作戰雙方的實力較量早已擺脫了單一戰場、單一兵種、單一兵器的對抗方式,而成為作戰體系之間的整體較量。由於統帥或指揮機關都處在作戰體系的核心位置,因此對這些目標的打擊會迅速對敵人的作戰系統構成整體的威脅,可以使敵人的心理瓦解,並最終放棄抵抗,達到“畢其功於一役”的目的。

 

   華夏經緯網今日發表文刊分析説,近年來,陳水扁因害怕被“斬首”,不斷強化大臺北地區的防衛部署和臺軍的“反斬首”能力,進一步加強臺軍“反斬首”的演練、部署和規劃。

  成軍背景

  伊拉克戰爭爆發後,美國集中火力對伊拉克的指揮機構進行精確打擊,給伊方的指揮作戰系統造成重創的“斬首”行動,讓臺灣軍方震撼不已。2003年,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了一份中國大陸軍力評估報告,明確指出“斬首”行動是未來解放軍武力“犯臺”的一大趨勢,要求臺軍針對這一趨勢提出新的防禦構想。此後,臺軍在評估中國大陸“犯臺”模式時,便逐漸引入了“斬首”與“反斬首”這兩個概念,在2003年首次正式提出“斬首”行動的概念,並開始著手研究“反斬首”措施。在臺軍的作戰假定中,解放軍的“斬首”行動將首先以導彈攻擊開場,對臺政治、軍事、通訊及交通等重要設施實施“精確飽和打擊”,癱瘓其政軍決策中心;隨後出動戰機及軍艦控制海空域,建立“空中和海上安全走廊”;同時再派出小股精銳特種部隊插入臺北市博愛特區,包圍臺“總統”官邸,以擴大“斬首”效果。

  為反制“斬首戰”,臺灣當局不斷向臺北地區調集部隊,並利用各種演習反覆演練“反斬首”,陳水扁還命令臺灣軍方為其全面加固“官邸”、準備陸海空全方位逃命工具和制定各種“反斬首”方案,並責令軍方組建“反斬首”部隊。2005年,臺陸軍為“因應大陸解放軍的斬首行動”,出資六億多元新台幣購買高科技裝備,抽調相關特種戰部隊的精銳,組建一支約400人的三棲“反恐部”隊,保衛“總統”和重要軍政“首長”安全,“必要時”也可對大陸沿海實施“反斬首”奇襲。2006年3月,臺軍第一支“反斬首”陸戰旅正式成軍,這支“反斬首”陸戰旅的防區包括整個大臺北地區,既要“反斬首”,又要搞快速反應,當戰略預備隊。

  組成多元

  已成軍的陸戰旅只是計劃中的“反斬首”部隊的一部分,目前,陳水扁當局的反“斬首”部隊主要由四大部分組成,即陳水扁身邊“國安局特勤中心”、憲兵部隊、臺軍和臺安全部門下轄的10多支特種部隊以及首支“反斬首”陸戰旅。

  臺灣“國安局特勤指揮中心”的前身為“聯合警衛安全指揮部”,成立於1975年。1978年,為了更好地保護“元首”,臺當局在“聯指部”內組建了一支特勤部隊,其“最高使命”就是保護臺灣“正、副總統”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因此,他們又被稱為臺灣“終極保鏢”。1994年,“聯指部”納入“國安局”的編制,改名為“特勤指揮中心”,這支特勤部隊也隨之轉入了“特勤指揮中心”麾下。“國安局特勤中心”原設有“玉山、仁愛、大安、敦化、崇實、七海、士林”等7個警衛室組,共264人,分別保護陳水扁、呂秀蓮、李登輝、連戰等現任及卸任“總統”、“副總統”。近年來,由於陳水扁頑固堅持“臺獨”立場,腐敗醜聞接連不斷,在島內的支援率一路下跌,處處遭到民眾的抗議。因此,防範“暴民”已經成為負責保護陳水扁的特勤人員的首要任務之一。

  其次,就是被稱為“現代禁軍”的憲兵部隊。臺軍從2005年開始對臺北憲兵進行大規模擴編,“總統”官邸的憲兵單位擴編為400人,而整個臺本憲兵人數則高達1.5萬多人。同時,還將臺空軍原來的警衛單位納編憲兵管轄,使臺北憲兵部隊擁有了“復仇者”導彈等先進武器裝備。據悉,臺憲兵最高指揮機構為憲兵司令部,現駐臺北市,下轄北部、中部、南部及臺北4個地區憲兵指揮部,已編成22個憲兵隊、28個憲兵營、6個直屬連隊和憲兵學校,人數約兩萬人。目前,臺憲兵承擔任務名目眾多,戰時負責支援、協同各作戰區遂行地面作戰任務,平時專責“臺北衛戍”、“特種勤務”、“支援反恐行動”、“打擊暴力犯”、“維護軍紀”等任務,除扮演“軍人警察”及“司法警察”角色外,也接受臺灣“國安局”委託,執行涉及“國家安全”的情報蒐集任務。

  第三部分,是臺軍和安全部門下轄的十多支特種部隊,諸如海軍水中爆破大隊、海軍陸戰隊特勤隊以及高空特勤中隊等以及臺軍海陸空三軍的特種部隊等,這些部隊原本只負責對外作戰任務,但隨著臺軍“反斬首”部署的進展,這些特種部隊也開始擔負了“保衛元首”的職責,而臺陸軍中堪稱最精銳的空中騎兵旅、航空特戰旅和“三棲反恐隊”三支部隊重點擔負“反斬首”任務。

  第四部分,就是新成軍的“反斬首”陸戰旅。據臺灣媒體報道,該“反斬首”陸戰旅成軍人數約在4000人左右,若一南一北兩個旅都成軍,則有9000人左右。

  裝備精良

  受當局的政治影響,臺軍大部分經費投入到具有特戰性質的“反斬首”部隊,使臺軍應戰體制呈現出不協調的傾向。一方面,佔大多數的臺灣陸軍二線部隊裝備欠缺,訓練不足,人員配備也不到位,而他們卻承擔著全島將近80%重要目標的防務。另一方面是那些扛著“反斬首”旗號的部隊,得到了當局在薪水尤其是人員裝備方面的優先照顧,致使其裝備相當精良。

  臺“國安局” 特勤人員配備有手提式X光偵測器、爆炸物偵測器、防爆毯、手提式金屬探測器等先進儀器,可以及時發現並解除定時炸彈的威脅。如果對方施放毒氣,他們就使用逃生防煙罩、防毒面具、核生化偵測器來突破毒氣的重重包圍。如果情況實在不妙,特勤人員還有“國安局”專門為其配備的20輛經過特殊改裝的“寶馬”轎車,這些車都具有防彈、防爆和通信指揮功能,可以迅速逃離現場。如果對手堅持進攻,而“寶馬”又衝不出去的話,特勤隊員還有最後的殺手锏——配備的各種造價高昂的精密槍械。特勤隊員們裝備的標準槍械有德國克拉克手槍、M4A2突擊步槍、M1霰彈槍、MP5-SW-5衝鋒槍、M24狙擊槍、M16A2步槍、魯格M77狙擊槍及史密斯?威森手槍等。

  臺軍特種部隊裏的空騎旅基本作戰裝備包括AH-1W攻擊直升機、OH-58D偵察直升機、CH-47運輸直升機,地面力量則包括M113、V150裝甲車和M41D輕型坦克等裝甲力量。“三棲反恐隊”編制約400人,所有成員的標準配備包括頭盔式通話器、夜視鏡和個人保密無線電話,使用進口的手槍、衝鋒槍、狙擊步槍、麻醉槍和霰彈槍。“三棲反恐隊”除了首次配備動力飛行傘、個人全套潛水裝備外,還配備18輛四輪驅動越野車和10多艘高速橡皮艇,顯示其具備三棲特種作戰能力。“三棲反恐隊”不但可保衛“統帥”安全,也可經空投或潛艇運載,進入大陸沿海地帶對黨政軍要員發動“逆向斬首行動”。

  鋻於未來可能的“斬首戰”,臺軍秘密訓練“反斬首”狙擊手並安插到“反斬首”部隊當中,在戰時擔負“反斬首”重任。其裝備為臺軍首度曝光的T91新式野戰步槍,口徑5.56釐米,全長88釐米,重量3.17公斤,加裝高倍狙擊鏡,能夠精準命中 650米外的目標。而臺海軍陸戰隊向美採購的54輛新型AAV7兩棲登陸突擊車,經過數月訓練之後也已正式完成戰力驗收並舉行成軍典禮,成軍後將在高屏地區和臺北林口部署各27輛的加強登陸步兵營,分屬南北兩個陸戰旅。AAV7服役後將取代現役的LVTP5(即俗稱的“水鴨子”),採取南北部署將使其作戰半徑涵蓋臺灣全島。這些新型戰車一半部署在大臺北地區,主要是著眼于“戍守政經中樞”,擔負“反斬首”和戰略預備隊重任。若臺北市與外界聯繫的橋梁遭炸毀,該型登陸車可迅速從臺北縣林口北上並橫跨淡水河救援,平時主要負責週邊防衛。

  軍演重點

  近年來,臺軍軍事演習頻頻,“反斬首”成軍演重點。玉山系列演習主要演練在大陸對臺實施“斬首行動”時臺灣軍政首腦戰時如何撤離和戰時危機處理。“玉山05(一號)”軍政兵棋推演,演習假定是“在陳水扁出訪友邦期間,大陸猝然攻臺且實施斬首行動,行政院長、國防部長等軍政要員均遭不測”,演習重點是“臺灣軍政首腦戰時如何撤離,尤其詳細規劃了總統疏散線路”;與前者不同的是“玉山06(二號)”演習則首次以“陳水扁被大陸俘獲,甚至遭到大陸特種部隊或精確制導導彈斬首”作為演習假定,演練重點是“政府各部在陳水扁身陷險地狀況下如何進行危機處理”。臺灣當局為此次演習特地精心構思了2個階段、7套劇本以及170余個狀況在內的演習假定,時間跨度達7天之久。今年的“玉山07”演習,“反斬首”依然是演習重頭戲。演習中陳水扁、呂秀蓮等臺灣當局高官均進入了圓山指揮所,臺軍甚至為了保護陳水扁、呂秀蓮不被暗殺而出動了10輛裝甲車。呂秀蓮還曾由軍車護送,率領部分官員進駐桃園“陸軍司令部”所屬的大漢營區,以備陳水扁“陣亡”時立刻接手指揮。

  漢光演習也一直忙於演練“防斬首”。在“漢光20號”演習中,臺軍首度以大陸發動“斬首行動”、突擊臺北“博愛特區”為作戰模式,其中還設定“總統”官邸遭包圍,“總統”遭挾持俘虜,甚至被刺殺等狀況下,臺灣軍隊如何持續作戰。臺灣當局還制定了其他“防斬首”計劃,這包括“新漢陽計劃”、“萬鈞計劃”等。在“漢光21號”演習中,臺軍則首次將“城鎮戰”、“反恐”、“反超限戰”列為演訓重點。不僅電腦兵棋推演部分是以此為主軸,在實兵演練部分也是首次將“反斬首”、“反癱瘓”、“反制資訊戰”、“反制特工作戰”列入演練項目,諸如選定在臺南空軍基地進行反特攻突擊演練;選定在陸航位於臺中大肚山營區附近進行軍隊戰備儲油等大型油庫遭突擊破壞之演練;選定在空軍臺中清泉崗機場實施反滲透、反突擊及空降、反空降作戰演練;在宜蘭頭城外海實施海底電纜遭敵破壞之演練;在臺北“國父”紀念館進行由憲兵司令部特勤隊反劫持行動演練;及選定嘉義機場進行機場跑、滑道搶修,後勤保障能力及“假劫機、真突擊”演練。而“漢光22號”電腦兵推更是首度以臺北市“遭解放軍佔領、臺軍兵力完全潰散”為作戰指導,使電腦兵推不再局限過去臺海大戰5天就打完的模式,而是“用盡所有臺軍資源與模擬解放軍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為止,看臺軍能不能在美軍馳援前真的撐到兩周。剛剛結束的“漢光23號”演習,臺軍實際演練“反斬首”,特別安排憲兵司令部實際演練“元首”防護轉進的“萬鈞計劃”。裝甲憲兵營的裝甲車在這次演習時,更要全部實地進駐北市重要據點,演練“首都”衛戍作戰。

  文章最後説,目前,臺軍的“反斬首”部隊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且以防範中國大陸為主要目標,這跟陳水扁當局的大肆炒作是分不開的。很顯然,陳水扁當局大力強化“反斬首”部隊建設,頻頻演練“反斬首”, 無非是想刻意凸顯中國大陸對臺的軍事“威脅”,在兩岸之間製造新緊張,煽動島內民眾對抗中國大陸,為推動“臺獨”服務。(史坤傑)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