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臺灣軍情 陳水扁“以武謀獨”有七招

時間:2007-12-04 10:46   來源:台灣網

  香港《大公報》文章指出,2007年,陳水扁當局大肆推行“以武謀獨”活動,主要做法和特點是:一、打造“扁家軍”。二、調整軍事戰略,圖必要時徹底放棄外島。三、為“入聯公投”加緊戰備。四、對軍演抓得更緊。五、加快武器自造步伐。六、對外軍購不惜血本。七、乞求美日支援庇護。

  全文摘錄如下:

  2007年,陳水扁當局大肆進行“以武謀獨”活動,嚴重影響了兩岸關係良性發展和臺海局勢穩定。透視今年臺灣軍情,主要做法和特點是:

  一、陳水扁加速提拔臺軍將領,打造“扁家軍”,為“臺獨”保駕護航。

  今年,陳水扁加快了提升臺軍將領的步伐,竭力打造“扁家軍”,加強控制軍隊,1月1日公佈了一批將領晉陞名單。

  2月1日,經陳水扁核準,對多名上將重要職位進行了調整。5月,經陳水扁核準,李傑卸任“國防部長”,由扁之愛將李天羽接任。李天羽上臺後,秉持扁的旨意,大肆提拔親信,6月25日,臺軍公佈了新的將官人事變動。陳水扁任內最後一次晉任“中少將”也將於12月底舉行。

  陳水扁2000年上臺以來,先後舉行了十多次將官晉陞儀式,共晉陞上將26名、中將100多名、少將500多名,佔臺軍將官總人數的80%以上,臺籍將領比例由2000年前不足20%,躍升到37%以上。島內輿論稱,臺軍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扁家軍”。

  二、調整軍事戰略,圖必要時徹底放棄外島,切斷與祖國大陸的臍帶。

  扁當局和臺軍認為,進入2007年,兩岸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金門、馬祖等外島不再具有前線戰略地位,必要時徹底放棄外島,切斷與大陸的臍帶,固守臺灣本島。因此,必須調整外島戰略:

  一是減少外島兵力,裁減金門、馬祖、澎湖等外島兵力。自11月1日起,首先對金門採取大動作,“金防部”從兵團級降為軍級,首度在金門成立地區守備隊,員額由現有一萬人,裁減為5千到7千人。二是提升外島火力,增建外島導彈和火炮陣地。今年來,臺軍在外島不斷增加部署進攻性武器,金門火力提高1.5倍,臺軍還打算在馬祖地區東引島設立第一個地對地導彈中隊,圖威脅上海、香港等目標,“作為直接攻擊大陸本土的發射臺”。三是增強臺灣本島兵力,從外島裁減的兵力,撤回部署在臺灣本島。四是力倡“打巷戰”,“以拖待變”,“等待美日救援”。五是臺軍擬在未來五年內花900億元新台幣,打造駭客部隊。

  三、陳水扁為“入聯公投”加緊戰備,使臺海局勢進入“高危期”。

  今年,陳水扁提出“入聯公投”後,遭到祖國大陸的堅決反對與嚴厲警告,以及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陳水扁作賊心虛,便竭力採取種種方法以解放軍為“假想敵”,大力加強戰備,使臺海局勢進入“高危期”。

  一是大肆渲染“大陸軍事威脅論”,為“入聯公投”、“以武謀獨”製造“理論和事實依據”。二是進一步向臺軍官兵灌輸“臺獨”理念,公開宣稱要“為臺灣的國家生存與發展而戰”,並以此作為“軍魂”。三是舉辦慶祝“空軍節”,8月30日,臺空軍三大主力戰機集體在臺北上空亮相,展現戰機“震撼力”,同時在地面還進行了各種武器裝備展示。四是大搞“雙十國防展演”,出動飛機71架,各類導彈數十枚,各型裝甲車與導彈裝甲車213輛,共2300多人參加,陳水扁借此炫耀武力,自我壯膽。五是今年扁當局數度向所有軍情單位下達了“嚴密監視解放軍動向”的“專項密令”,臺軍核心作戰部隊先後數次接到了“隨時戰備”的命令。六是臺軍本著“保存戰力於地下,發揚火力於地上”的戰場原則,忙著“深挖洞”搞戰備,重要裝備全藏于地下,以保存作戰實力,因應“高危期”。七是扁當局宣稱,每週公佈大陸軍情。11月26日,臺“國防部長”李天羽表示,明年“立委”與“總統大選”前一個月,臺軍將每週公佈最新大陸軍事動態,“包括有無解放軍部隊集結和攻臺行動等動態”。

  四、對軍演更加重視,抓得更緊。

  今年初,臺“國防部”就作出了全年重大演訓期程規劃和部署,參演兵力和武器裝備為歷年之最。特別是今年突出了臺空軍演習對準解放軍,謀奪“2010台海空權”。從11月21日展開,進行了為期10天的“戰術訓練總驗收”,是臺空軍規模最大、實戰性最強的年度聯合演練。

  今年,臺軍總計進行了100多次演習,屬於三軍聯合重大演習的次數達26次之多,打破了歷年來的紀錄,同時,突出了“反斬首”戰演練。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