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正在關鍵“十字路口”,國民黨主席改選後能否浴火重生?

2020年03月09日 10:59:00來源:台灣網

  中國國民黨主席改選在上週六也就是7日出爐,江啟臣當選,代表了國民黨年輕一代接手取代老人政治。

  這次國民黨改選被稱為史上“最冷”,不僅只有十幾萬國民黨黨員參與,受到的關注也寥寥,原因可能是新當選的國民黨主席為吳敦義為敗選辭職後的過渡期黨主席。據臺媒報道,江啟臣任期只有1年多,在這段任期中,沒有選舉,就意味著沒有提名權;沒有提名權,主席就失去最大的權力基礎,此時的中國國民黨新主席有責無權,也是再清楚不過的現實。

  話説回來,正因為這個短暫過渡期沒有選舉的壓力,可以大膽地提出兩岸主張,進行大幅度的黨務改革。如果順利,這個過渡期可以成為國民黨華麗轉身的轉捩點。

  目前島內各界都在討論國民黨如何改革,但黨務改革得再好,也只是茶壺裏的風暴,國民黨最重要的還是核心價值論述,這相當於引擎,沒有這個引擎,國民黨無法浴火重生。國民黨在2020大選的失敗,甚至遭到年輕世代的不屑一顧,就是因為沒有一套吸引人的兩岸論述。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香港天大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郭振家在《中國評論》月刊3月號發表專文指出,今天的臺灣正面臨關鍵的“十字路口”,因為民進黨希望追求的目標是“獨立”,是要徹底顛覆現在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而中國國民黨一定是要被清算的目標,這樣的訴求已經類似于革命,而非民主。在此情況下,中國國民黨應該繼續深化“九二共識”,這才是鳳凰涅槃、實現該黨重生的必經之路。

  郭振家指出,此次2020選舉,眼看民進黨的領導人選舉大勝、“立法院”過半,一些國民黨黨員痛心疾首,紛紛指責國民黨現行人事及政策弊端。然而,在哪些領域、朝向何方進行改革呢?一些黨員認為,國民黨老派政治文化很嚴重,世代交替相比民進黨而言極其緩慢,這非常不利於年輕人才的培養。一些黨員認為,國民黨的中常委與地方黨部脫節,在選舉的時刻根本起不到正相關的輔助作用。還有一些黨員堅持認為國民黨主席的選舉應該破除陳舊的選舉制度,比如,張亞中教授認為,要求(黨主席)參選人必須有中央委員或中評委的資格,但他們均非黨員直接選舉産生。……“目前這樣的參選資格限制,只是保護了黨內既有職位者,而拒絕其他黨員的活水引入。”

  郭振家認為,國民黨內檢討聲四起凸顯了黨員的焦慮,整體而言是好事,這説明還是有許多忠貞黨員存在。雖然大選輸了,但是中國國民黨不能對不起支援自己的472萬選民。選舉失敗固然需要深刻反思,比如改革老人政治、與地方脫節、陳舊的選舉制度等,然而,任何改革的倡議都應該站到國民黨的歷史傳承視角展開,都應該對於國民黨本身的發展定位有清晰的認識。中國國民黨應當堅持自己的理念,一些希望中國國民黨去掉“中國”二字的聲音以及希望放棄“九二共識”的聲音,不僅極其無知,而且對於臺灣是極其危險的。

  2020年1月15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不可動搖的基礎。“撼山易,撼‘九二共識’難”。郭振家指出,兩岸之間的“九二共識”一旦拔起,中國國民黨與民進黨區別何在?民進黨再次全面執政預示著兩岸更加緊張的未來。中國國民黨不可妄自菲薄,而應當積極發揮作用。臺灣如果全面倒向美國,有可能重新“軍事化”,如此則戰端不遠。

  郭振家説,中國國民黨應當繼續深化“九二共識”,強化兩岸交流,這才是正確長久的做法。甚至於,中國國民黨應該“敢為天下先”,在“兩制臺灣方案”中有更多積極的探討。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中國國民黨曾經在中國歷史上絢彩奪目,今日的國民黨在路線或政策選擇之前或許應該復習一下孫中山先生的“遺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臺灣問題不可能無限期拖延下去,包含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實現!(編輯:李傑)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