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蔡英文“過境”美國有突破?民進黨的自嗨病真的不輕

2019年07月15日 11:19:00來源:台灣網

  華廣網14日發表署名雁默的評論文章説,蔡英文每次“過境”美國,總是令人心累,媒體充斥了那些在“過境”細節上找“突破”跡象的自嗨訊息,而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都還是耗費了龐大的資源“喬”出來的,可不便宜。

  這一切投入都是為了臺美“建交”嗎?不是。為了簽署“共同防禦條約”嗎?不是。為了建立新的“臺美經濟橋梁”嗎?不是。為了重返聯合國嗎?不是。為了換回任何具體保臺政策嗎?不是。大家只是忙著拿放大鏡在找與美國藕斷絲連的小小象徵。

  一切都為了大小姐的連任,如此而已。

  沒有人會説臺灣對美國的亞太戰略不重要,強調臺灣戰略重要性的説法也多如牛毛,但是,在戰略意義上,只要對美國維持太平洋控制力有幫助的國家和地區,沒有不重要的。凸顯自身對美國的重要性,能有多大意義呢?

  自欺欺人,國際局勢是流動的,臺灣應該關注的是實質意義,而非象徵意義。別無視AIT經常挂在嘴邊的暗示,“臺美”之間的合作屬美國的“長遠利益”,這話倒過來説,即中短期利益才是當下美國決策的風向球,因此所有象徵性的對臺友善舉措,都是一時性的戰術措施,目的是作為中美間的博弈籌碼,除此之外無他。

  美國完全不給臺灣“實質意義”,才是真相。

  試問,包含“臺灣旅行法”在內的諸多象徵性友臺“法案”,哪一個具體落實了?如果還有人硬是認為“象徵性意義”很重要,再問,蔡英文去得了華盛頓嗎?這才是具備十足象徵意義的具體突破吧?

  對“反中”的民進黨而言,“正名制憲”的活動是不是被美國人公開打壓了?是吧!若這太敏感,我們換個現實點的觀察角度,如果“臺美關係”空前友好,那鋼鋁稅怎麼還沒被豁免?美牛美豬進口的壓力怎麼還沒減輕?除了口惠與堆笑,美國到底給了臺灣什麼實質利益?什麼都沒有。

  那些近年訪台的美國州長,無一例外,都在賣美國土産,發大財的,貨出去的是他們,不是臺灣人民。而那蔡英文“可能”造訪的懷俄明州,是因為首府市長想賣美牛給臺灣所以“擅自”伸出友誼的手,但是,州長想賣煤給大陸,所以對市長罵三字經。至於蔡英文到底能否到懷州看場牛仔競技秀,尚屬未知。

  蔡英文在美國可得到什麼突破?值得大書特書?民進黨的自嗨病真的不輕。

  菲律賓與美國是有實實在在的“共同防禦條約”的,但對於美方始終把菲律賓當作“抗中”棋子甚為不滿,直接公開嗆美國總在逼迫、慫恿他在南海搞事,將菲律賓人當成誘餌、蚯蚓,杜特爾特乾脆把話説白,想“抗中”是嗎?好啊,美國人請將第七艦隊都移過來,對中國打第一槍。

  杜特爾特為什麼敢嗆美國?排除其個人特質不論,對菲律賓國家利益而言,真正能讓人民獲得實質好處的是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在國防戰略上,美國協防他也歡迎,但杜特爾特拒絕為美國打前鋒,拒絕為美國犧牲自己的人民。

  對於菲律賓再三發表“脫美”言論,美國人不敢公開與之決裂,便策動菲國內部親美派抨擊杜特爾特對華政策。對於內部的親美派,杜特爾特也乾脆公開嗆,如果發生戰爭,一定會把這些親美派“拉出來”面對槍林彈雨。

  杜特爾特雖看似魯莽,但其實在大國博弈的局面下也常展現其細膩之處,怎麼玩杠桿他了然於心,同樣的特質在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地身上也看得到。反觀蔡英文,謊稱自己也是個Player,不是棋子,事實上,在一面倒向美國的狀況下,大小姐根本沒有杠桿可用,甚至樂於當美國誘餌。

  蔡英文的連任法寶只有一個,“護民主護主權”,騙票耳。説到“護民主”,誰能説菲律賓與馬來西亞不民主?誰能説與中國大陸合作就會失去民主?況且,即便是“一國兩制”,也沒説要消滅臺灣民主。“護民主”就是個假議題。

  “護主權”就更假了,世界上並沒有一個叫做“中華民國臺灣”的主權國家,這種狗尾續貂式的自嗨,實與“在美國與媒體茶敘”一樣空虛可笑。

  務虛,務虛,務虛,以釋放幻覺的手法維持權力,蔡英文更勝陳水扁。

  當臺灣錙銖必較蔡英文在美國的接待規格時,日本與韓國正在“殊死戰”中,作為東北亞最重要的兩個同盟國大打出手,特朗普尚且無興致理會,臺灣又怎會在他的眼光余角裏?美國不能不用正眼看待的是大陸,臺灣想在美國視野中出現,就要靠大陸近一點,而不是遠一點。無論情不情願,這就是現實,勇於面對現實,也才談得上務實。

  在當前中美對抗的背景下看美國和臺灣之間的關係,對民進黨而言表面上是大利多,實質上是大利空,因為即便中美對立升溫至建交以來的空前高度,臺美關係也並沒有因此而取得實質進展。蔡英文過境,仍糾結于待遇規格的微小突破與否,這除了説明美國絕無可能幫助臺灣“脫中”,還能説明什麼呢?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