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法律專家:臺灣的“年金改革”並不是是世代正義

2019年06月20日 14:53:00來源:台灣網

  臺灣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教授李念祖6月19日在“中時電子報”發表專欄文章説,臺灣的“年金改革”制度,隨著來自“立法”、“司法”及“監察”3個部門發動質疑,引起辯論。其中,“世代正義”是個經常受到關注的議題。什麼是世代正義?所謂的世代正義,究竟是正義還是不正義?其實應該受到檢驗。

  一般的印像是,臺灣“年金改革”前的制度,使得退休人員享受的退休金可能優於現職人員的現行收入,將會形成退撫基金無法承擔,須由公共財政支應,就是上一代人在用下一代的錢,所以應該改革,以實現世代正義。

  這樣的説法,有沒有道理呢?很有一些問題。

  首先,世代,不是精確的概念,而是想像中的劃分。

  每天都有新人進入臺當局,臺當局隨時皆是由各種年齡層的人員所組成,年資起點及長短各異,很難截然區分為不同的世代。

  誰都是這一代,誰都有上一代,誰也都將會成為上一代。每個年齡的上一代人,都是不同的集合。

  所謂世代正義,是個思想誤區,法律上也缺乏明確界定,據之操作必有嚴重盲點的虛構概念。

  任何退休金或年金制度,本質上必然打算由明天的收入支應今天承諾的支出,同時必然使用今天的收入支應昨天承諾的支出。如果這就是世代剝削,違反世代正義,所有的年金制度都會違反世代正義,所有的年金制度都不應該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明天的收入有多少,常常只是未必準確的預測;昨天的支應承諾,卻是今天的明確法律義務。

  曾在昨天支應了前天的承諾的人,今天若是因為臺當局拿著預測明天的收入可能不足作為理由,不能享受經由法律承諾支應的權利,這樣叫作正義嗎?

  明天的正義還沒有到來,今天的不正義已經發生。其所形成的形成兩頭擠壓,也就是兩頭落空,這不但不是正義,而且製造雙重的不正義!

  對於明天的預測,與昨天的承諾,不必有、也不該有比較關係。用明天的收入預測改變昨天的支應承諾,是不當的連結,否則今天臺當局“立法”為公職人員調薪,不也傷害再下一代的世代正義?

  一定要説昨天承諾的數字乃是基於明天的預測而來,做預測的也是臺當局,不是獲得法律承諾的人;不論預測是否正確,該為預測成敗負責的是臺當局,不是接受法律承諾的人。

  真要認為,明天的薪水不應該比支應昨天的數字更低,那就該用昨天的數字作為明天薪水的樓地板,而不該用今天的薪水作為支付昨天承諾的天花版。

  下一代合理的期待,應該是明天的薪水會比昨天高,人生再努力、明天會更好的一種動力。

  公職人員的薪水與退休金,是由臺當局的“立法”決定的,今天如此,昨天也一樣。

  臺當局如果可以隨時隨地“立法”設定新的天花板,用今天的薪水決定去改變昨天的退休金,等於臺當局只要“立法”調低今天的薪水,就可以調低昨天的退休金。這不是世代的正義,而是世代的不正義。

  以為所謂的“世代正義”是可以用今天的薪水來調低昨天承諾的退休金,此例一開,就會註定明天的世代也可以用明天的薪水,調低今天承諾的退休金。臺當局寫入法律的承諾可以任由臺當局動用“修法”裁量不認帳,能説這是“憲法“容許的正義?

  所謂“世代正義“的背後,其實是法律説話不算數。為了節省開銷,臺當局可以”修法“改變既有的退休金支付承諾,犧牲臺當局的法律信用,其實所省者小,所失者大,因為金錢有價,法律的信用無價。

  世代正義是虛構的正義;法律説話不算數,則是實質的不正義。要用實質的不正義換取虛構的正義,那是緣木求魚,不正義是換不到正義的。如果連法律承諾的退休金也不算數,誰還願意加入這樣的當局呢?

  臺灣的正義,能夠如此廉價嗎?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