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進黨真的能在海峽中間建一道墻?! ——第十一屆“海峽論壇”系列評論之一

2019年06月15日 20:56:00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

  烏仔,生息于海峽兩岸最有鄉土情結的魚類。冬季,東北季風吹掠臺灣海峽,西岸成年的烏仔會執拗地貼著海岸奔涌南下,頂著黑潮,越過黑水溝,逆遊到春意依舊的南臺灣,繁衍後代。

  初夏,熱帶西南季風雀躍了烏仔。他們嬉戲海洋,也伴著東岸熱切的浪濤,洄遊大陸東南沿海。與此同時,一年一度的兩岸民間盛會“海峽論壇”,也將盈盈笑臉的骨肉同胞擁入人親土親的八閩大地。

  今年,民進黨當局高調公開禁止臺灣民眾參加“海峽論壇”,並嚴禁相關活動在島內舉辦。然而6月14日,“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新聞發佈會的數據卻給民進黨當局一記耳光——有超過一萬名臺灣地區民眾報名參加,其中“首來族”佔40%、青年佔50%,人數、界別、規模超過歷屆。

  十年間,“海峽論壇”發佈了138條對臺惠民政策,吸引了更多期盼兩岸和平發展的臺灣民眾跨海而來。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張文生認為:“海峽論壇為兩岸基層民眾提供開放的、廣泛的、多元的交流平臺,是兩岸同胞話家常、博感情的場合,促進了兩岸民間社會的交流與融合。”

  傳記有言,當年閩南先民討生活,追獵烏仔,搏命闖過了“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的黑水溝,才發現並開墾拓荒了臺灣。可知,即便衝難犯險也無法阻擋黎民百姓的第一大事——討生活,反倒是譜寫了牧海耕漁的東南沿海先民海洋版的篳路藍縷之歌。而今,可笑的是,自詡草根、親民、最閩南的民進黨,試圖以直白粗暴的“綠色恐怖”恫嚇阻止臺灣民眾赴大陸交流交往、追求發展。

  來自臺灣20多個縣市的133位臺灣鄉親參加了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臺灣閩臺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主任陸炳文表示“這次活動預定來的臺灣同胞原本更多,今天報到率99%。他們突破了黑水溝,也突破了少數黑色政客阻撓。”

  無獨有偶,210位臺灣青年專業人才和臺灣大學生踴躍參與“第十四屆臺灣專業人才就業創業暨臺生實習見習廈門對接會”,還有許多臺灣青年因買不到機票,報名後無法成行。

  在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任教的臺灣青年講師黃宗昊看來:“大陸有發展、有機會,自然有很多臺灣同胞願意來海峽論壇交流,臺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是臺當局能輕易阻攔的。”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倒行逆施,違背兩岸民意。有臺灣名嘴戲謔,“‘陸委會’不作為,罔顧臺灣民意,無視大陸善意,從‘傳真機’變‘碎紙機’,文本已讀不回。”事實證明,大陸對臺灣同胞的真心誠意不是民進黨操弄的“碎紙機” 可以一碎了之的。

  “海峽論壇”多年來持續關注基層民眾和青年群體,今年新增了臺灣人才登陸第一家園論壇、“兩岸一家親從小心連心”研學體驗營、海峽兩岸電子競技邀請賽等活動。用新眼光、新視角協助臺灣青年融入大陸發展,融入“中國夢” 的築夢、圓夢過程。

  南開大學法學院臺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認為,“隨著兩岸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越來越多,海峽論壇比官方、學術渠道更靈活,可以適時舉辦很多新領域、新方向的配套活動,匯聚更多人流、資訊流、資金流,進而推動兩岸文化、經貿、科技的實體化合作” 。

  黃宗昊動情的説:“臺當局阻撓臺灣青年來陸交流,讓人想起《北風與太陽》的童話:北風惡形惡狀的吹,是吹不掉旅人大衣的,只會讓人更加抱緊大衣取暖,唯有溫暖的陽光會讓人心悅誠服。臺灣當局的做法就像北風,閉關自守的鴕鳥心態不會帶來發展,只有對青年交流更加包容開放才會有未來” 。

  如同新孵化的幼小烏仔,出生在南臺灣也好、北臺灣也罷,生命中的第一道艱難考驗就是遵循父輩來時路,穿過黑水溝、海峽急流,遊回大陸。這種與生俱來的天性,不是政治卑劣操作可以阻擋的。民進黨偽裝民意、破壞交流,試圖在海峽中構建的逆流之墻必然被兩岸民眾推翻、被歷史浪潮淹沒。(作者:夏濤聲)

[責任編輯:張玲]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