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媒:論臺灣“韓國瑜崛起”的深層原因

2019年06月14日 13:23:00來源:台灣網

  高雄市長韓國瑜儼然已成臺灣島內怎麼打都打不死的“無敵鐵金剛”,但至今“韓黑”們仍搞不清楚這股“韓流”從何而來,甚至不少“韓粉”自己也不明白,為何如此“挺韓”,甚至非韓國瑜不投。

  臺灣《聯合報》13日發表臺當局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楊志良的評論説,酸民們説“韓粉”弱智,被韓國瑜一句“發大財”騙得死心塌地,問題是“拼經濟”多年來也被歷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喊得震天價響,怎麼就沒有同樣的效果呢?

  答案很簡單,“拼經濟”拼的到底是誰的經濟?臺灣的經濟成長率,2017年達2.8%,2018年達2.6%;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預估,2019年可達2.5%。經濟年年有增長,可見拼經濟確有成效啊!但是另一方面,勞工薪資佔GDP的比重,卻一路下滑,2000年是51%,2016年已跌至43.83%,2017稍升至44.2%。這表示拼經濟得到的錢,並沒有分給勞工,主要都入了資本家手中。

  雪上加霜的是,臺灣錢權一家,資産稅及資産所得稅率相當低,有利炒房地産者,更讓年輕人購屋無望,加速不婚、不育、不養。所以小老百姓聽到“拼經濟”,想到的是拼房地産商和財團的經濟,跟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退休軍公教的退撫金一樣被砍,學生一樣背學貸,薪資十多年一樣不漲,以至於臺灣近一、二十年來,教育及財富不斷世襲化,貧富階級不斷擴大。

  在資本家眼裏,就算水果、蔬菜全部賣出去,也不過佔臺灣總體GDP的1.8%(2017年),對提升經濟實在有限。然而這卻是和一般人最相關的庶民經濟,對廣大的基層攤商、計程車司機,甚至便利商店來説,只要多賣幾碗滷肉飯、多賣幾根香蕉、多拉幾趟計程車,有碗穩定的飯吃,他們就會有感,就心滿意足了。因此,韓國瑜幾句口號,時不時説什麼迪斯尼、跑馬場、賭場、愛情摩天輪,甚至太平島挖石油,不論如何天馬行空,總能贏得支援。光憑著強烈的庶民形象,就能海K精英階級。

  不管理論或實務都已證明,拼經濟把餅做大,不代表低層民眾就可以分到(所謂滿溢理論),除非有相關配套措施,例如當年辦理全民健保,讓民眾不會再因病而貧,而且縮小了貧富差距。GDP成長早就是個落後指標,聯合國2012年起就已用快樂和幸福感定義新經濟模式(包括健康、環保、生態、經濟、社會關懷等綜合)。

  至於韓國瑜被黑“吃在嘴裏,看在碗外”,才當上市長就要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那又如何?綠營不但官僚體系、公營事業,甚至對“司法監察”都全面介入,支援者只剩分到官位及臟錢者,吃相之難看,人神共憤,早該退選。更好笑的是,選輸的都去當“行政院長”、“副院長”、“部長”、“選委會主委”了,那麼高票當選的跳級去選領導人,照顧臺灣兼顧高雄,不也理直氣壯?至於韓國瑜能否理政,是否如同“解嚴”後的歷次選舉,選完不久,就有過半的選民後悔選錯人,就不得而知,有待歷史證明了。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