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只有民進黨才有“真正聲音”?兩岸媒體交流橫遭污名化

2019年05月16日 11:18:00來源:台灣網

  第四屆“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日前在北京舉行,大陸政協主席汪洋會見與會兩岸媒體代表,並對當前兩岸關係發表重要談話後,蔡英文隨即指稱臺灣媒體受到大陸“施加壓力”,使得一場正常的兩岸媒體交流卻橫遭政治污名化。

  據“大華網路報”評論指出,在臺灣網路上操作的綠色水軍,立刻搜尋參加此次會議的臺灣媒體,包括報紙、雜誌、電視、廣播及網路媒體近70位代表名單,並公佈在相關臉譜網賬號、PPT網頁上,對這些人及其所屬媒體扣上“賣臺媒體”的紅帽子。

  值得注意的是,蔡當局“國安局副局長”柯承亨在“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答詢時,也加入抨擊這場兩岸媒體北京峰會,認為對兩岸乃至中美關係都有負面影響。

  蔡英文、柯承亨的相關反應,以及網路綠營水軍的操作,顯示蔡當局、民進黨對臺灣媒體已有一個戰略佈局。這個戰略佈局,延續去年地方公職選舉期間,蔡英文、民進黨指稱有境外勢力在放假消息、假新聞,試圖影響臺灣政情的操作。

  “境外勢力”透過什麼管道放假消息、假新聞?除了去年地方選舉時,蔡英文、民進黨指稱的網路、社交群體平臺之外,臺灣“國安局”另位“副局長”陳文凡日前向“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做業務報告時,也提出大陸指導在臺“同路媒體”分化臺灣的説法。

  蔡當局、民進黨對臺灣媒體抹紅的用意,無非是要否定臺灣媒體報導的公信力,讓臺灣民眾誤以為臺灣媒體已被大陸影響,甚至控制,進而對臺灣媒體有關大陸的報導,乃至對臺灣政治、財經、社會各方面的報導都不信任。

  至於哪些臺灣媒體是蔡當局、民進黨所謂的“大陸同路媒體”?不問可知,就是經常批評蔡英文、民進黨的臺灣媒體,而臺灣媒體與大陸媒體交流,參加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等情形,也就成為綠營所謂“找到明確事證’的藉口。

  臺灣媒體各有特色,有親藍者,也有挺綠者,更有名為中立實有所好者。一旦批評蔡英文、民進黨的臺灣媒體被打成“紅色同路人”,剩下的臺灣媒體,也就是親綠者,就可以塑造為臺灣新聞、言論市場中所謂的真正聲音。

  由此可知,蔡當局、民進黨對臺灣媒體的戰略佈局,完全是本身基於保權固位的需要,在臺灣媒體中建立一個有利於綠色執政的環境。也因此,綠營對兩岸媒體交流,以及在兩岸關係發揮的功能,始終戴著有色眼鏡看待。

  其實,1987年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從民間起步的兩岸交流迄今已有32年了,兩岸媒體透過報導彼此動向,發揮消除誤會、增進了解、促成認識等功能,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産生積極作用。

  在這種情形下,不論是任何政治力量,都無法停止、逆轉兩岸媒體交流。畢竟,兩岸媒體不光是過往一起努力的經驗,面對媒體市場變化、新興媒體崛起等共同挑戰,近來相互交換心得、探討因應策略,彼此之間早已連結在一起。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