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望”字高票當選兩岸年度漢字折射民意期待

2018年12月17日 18:15: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由臺灣《旺報》、廈門《海西晨報》、新浪網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邁入第9年,今年由兩岸名人推薦36個字,兩岸超過1000萬名網友在新浪網投票,選出最能代表兩岸現象的漢字。投票結果近日在臺揭曉,“望”字憑藉51萬高票當選。

  今年度最後入圍決選投票的10個漢字為“人、望、融、變、合、化、克、破、聚、青”。臺北書院山長林谷芳推薦“望”,表達人民的盼望與希望。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推薦“人”,提倡兩岸一家人思維。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推薦“化”,希望兩岸化干戈為玉帛。大陸全國臺企聯總會長王屏生推薦“聚”,盼凝聚共識。

  林谷芳特別以“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來期許在兩岸關係低迷的情況下,以年度漢字評選帶來正能量的期待與轉機。郝龍斌推薦“人”字、韓國瑜推薦的“化”字,分別位列第二及第四高票,同樣道出兩岸民眾的心聲。

  臺灣《中國時報》發行人暨《旺報》社長黃清龍説,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大陸改革開放迎來40週年。對於兩岸關係而言,今年也是特殊的一年。臺灣“九合一”選舉,島內民眾以選票表達了渴望和平、致富、過好日子的心聲,因此回顧這一年,兩岸民眾選出的“望”字,代表了對未來充滿期待的共同心聲。

  臺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説,今年入選的漢字詮釋了兩岸民眾的觀察和期待。希望通過年度漢字,給兩岸同胞和兩岸關係帶來更多正能量。

  《海西晨報》副總編輯陳煒明説,“望”是象形兼會意的字。在甲骨文中,像側身之人立於土堆之上,豎目,瞳子突出,有登高遠看之意。“望”字道出兩岸民心,道出世事變遷中兩岸民眾的共同期望。

  “兩岸本是一家人,我們理所應當守望相助、攜手並進。”陳煒明説,今年恰逢大陸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風雨滄桑,40年胼手砥足,儘管淺淺的海峽並不始終風平浪靜,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繁榮的願望不可阻擋。

  受託公佈獲選漢字的臺灣“中華書學會”會長張炳煌説,相信通過兩岸年度漢字評選,能讓兩岸民眾高瞻遠矚,以今年為起點展望未來。“望”字凝聚兩岸共同的期待。

  “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自2010年起舉辦,先後評選出“漲”“微”“平”“進”“轉”“和”“變”“創”等年度漢字,已成為歲末年終備受期待的兩岸文化交流活動。此外,在本月初島內另一項漢字評選活動中,“翻”字獲選“臺灣2018代表字”,反映民眾希望臺灣從此“翻”出更蓬勃的競爭力,足見改變和期待成為民心所向。(記者 張 盼)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