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朱穗怡:臺企走向世界的快捷方式是大陸

2018年11月07日 10:26:00來源:台灣網

  打開大門喜迎四方客。近日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吸引了來自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參展:從中東椰棗到哥斯大黎加鳳梨,從法國創新藥到德國粉碎機,從巴基斯坦時尚展到芬蘭兒童主題樂園,更有美國通用電氣、高通,英國捷豹路虎、阿斯利康,日本富士、奧姆龍,德國雄克,韓國三星電子等知名品牌。

  香港《大公報》11月7日發表臺灣問題專家朱穗怡的評論文章説,進博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切實體現了中國政府主動開放市場的真誠意願。尤其當下美國政府挑起貿易戰,民粹主義、保護主義等逆流襲來,中國將以更大力度、更高水準對外開放,促進自身發展和全球共同發展。值得關注的是,72家臺企參加了進博會,希望把握大陸消費升級和高品質發展的機遇,借助進博會平臺推動智慧製造領域合作,在大陸市場更上一層樓。

  自中美貿易摩擦爆發以來,臺商受到不小的衝擊。尤其是電子産業,臺商的訂單主要來自美國大廠,生産則大部分在中國大陸。隨著貿易戰升溫,臺企面臨的挑戰也更嚴峻。擺在臺企前面的路無非有三條:一是繼續留在大陸,進行轉型升級,擴大市場;二是回臺灣投資設廠,避開貿易摩擦的“炮火”;三是響應臺當局“新南向”的號召,前往東南亞尋找市場。到底何去何從,考驗臺商的智慧和眼光。

  這幾個月來,臺當局不斷放出“臺商回流”的風聲。然而,臺灣投資環境面臨“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和“六失”(臺當局失能、社會失序、“立院”失職、經濟失調、世代失落、臺灣失去總體目標),臺商即使“鮭魚返鄉”,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有臺商原本準備回臺北發展家居智慧控制、智慧醫療等産業。公司已開發出一套節電的智慧家居控制系統,只要在手機下載App,透過WiFi就可以控制屋裏的家電。不料卻聘請不到會硬體分析設計與程式撰寫的硬體研發工程師,而不得不暫緩設廠。

  其實,除了島內投資環境不盡如人意之外,回臺設廠也難逃避貿易摩擦。由於美國提高關稅,中國大陸輸美産品或將減産,這意味著也會減少從臺灣進口原材料及中間商品的數量,進而降低島內企業外銷訂單數額。於是有人認為,那臺企可以開拓大陸以外的市場。但所謂的“新南向”早在二十多年前臺灣方面就已進行推廣,但最終慘澹收場。而在兩岸關係惡化的情勢下,又會有哪個經濟體願與臺灣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給予臺企優惠關稅?開闢新市場,談何容易。

  俗話説“近水樓臺先得月”,臺企最大的市場仍是大陸,而且臺企走向世界的最便捷的途徑仍是通過大陸。這些年大陸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給臺商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如今首屆進博會也是難得的交易平臺。目前中國正從“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轉變,臺商又怎能錯失良機呢?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