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陸“新零售”進軍臺灣 發掘“網紅經濟”商機

2018年09月30日 17:15: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新零售,是指企業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對商品生産、流通及銷售過程升級改造,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及現代物流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有人將之概括為“人、貨、場的重構”。

  在大陸,新零售已經成為繼共用經濟之後,與人工智慧、區塊鏈齊名的商業新藍海,投資者和創業者紛紛尋找機會進入。而臺灣作為重要的大中華區市場,也逐漸成為大陸新零售企業進軍的目標。

  首家實體門市開業

  日前,阿里巴巴集團與臺灣特力集團共同成立的家居門市“Taobaohoi!淘寶精選店”在臺北繁華的信義商圈開業,這是阿里巴巴在大陸以外合作成立的首家新零售實體門市。店內除了展示豐富的商品,還引入多項智慧科技應用,包括數位貨架、電子價標及RFID貨架,帶來全新購物體驗。

  比如,消費者不僅可以在現場摸到實體商品,而且可以通過店內設置的5台數位貨架機臺,查看商品的不同款式、規格與顏色,利用數位貨架模擬商品搭配後的居家情境,滿意的話就可同步在網路下單,由臺灣合作方負責配送、到府組裝。

  特力集團管理營運長何採容表示,臺灣年輕族群逐漸培養出在網路上比價、尋找高性價比商品的購物習慣,跨境網購更是蔚為風潮。對他們而言,相比于在淘寶、天貓線上購物,在實體店內消費可以省去購買的繁雜流程,又有臺灣合作方提供的售後服務,一站式服務非常方便。

  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Taobaoxhoi!淘寶精選店”商品以傢具為主。但臺灣合作方表示,他們希望未來逐步擴充更多商品,比如和淘寶洽談引進大陸家電品牌“海爾電器”,甚至把一些有潛力且淘寶也認為有潛力的淘寶商家或品牌引進智慧門店,線上線下計劃推出超過10萬件家居産品供消費者選擇。

  發掘“網紅經濟”商機

  除了實體店的親自體驗,“賣家秀”也是新零售的一大優勢。如今的消費已不再是單純的買貨賣貨,更多的是圍繞著社交互動進行消費。比如問買過的人使用體驗怎麼樣,衣服縮不縮水、起不起球?這些都是線上下實體門店很難獲取到的體驗。

  尤其隨著近年來直播、短視頻的迅猛發展,電商銷售模式也進行了迭代,“網紅”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在淘寶上,自2016年開設直播項目至今,每天有超過10萬場直播在淘寶上進行,每日觀看用戶超過千萬,每日平均成交金額達3億元人民幣。

  因此,有大陸新零售企業將“網紅經濟”發展經驗帶入臺灣,在臺積極拓展直播電商業務,發掘更大商機。日前,阿里巴巴在臺北舉辦“達人之夜”活動,“網紅達人”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進行直播導購,幫助電商擴大銷量,在滿足“粉絲”消費需求的同時亦賺取商家提供的佣金。

  天貓海外行銷總經理金洋表示,目前臺灣“網紅”多以廣告費為主要獲利來源,而大陸“網紅”逐漸向電商化“變現”發展。阿里巴巴希望能將大陸成熟的“網紅經濟”模式帶入臺灣,讓臺灣“達人”在電商平臺中擁有更多獲利機會,未來再將此模式複製到更多地區。

  參與現場互動的臺灣美粧“達人”沛莉在活動中大開眼界,她告訴記者,大陸“達人”和規模化的團隊合作較多,而臺灣還是以個人運作為主,未來想要更多了解大陸的市場和娛樂方式。

  臺灣是重要市場

  “臺灣對我們來説是重要的市場。”阿里巴巴天貓進出口事業部相關負責人甘群認為,作為一個新的概念,新零售在不同行業會有不同的變化。市場的重要性加之合作夥伴高效的行動力,促成阿里巴巴聯名成立的大陸以外首家門市在臺落地。

  臺灣實體零售業蓬勃發展,便利超商密度全球第二,但業績增長漸顯乏力。在全球風起雲湧的新零售風潮下,島內便利超商等零售業者也在改變適應,效果卻似乎不盡人意。

  記者在臺北忠孝東路街頭,就發現一家統一超商7-ELVEN推出的無人超商“X-STORE”,從入店、結賬到離店,全程通過人臉辨識,雖然新潮,顧客卻遠沒有傳統便利店多。

  “無人商店的科技,臺灣沒有問題,只是成本太高,零售業望之卻步。”一位無人商店概念股的主管説,島內零售業者對“新零售”嘗試大都興趣缺缺,“在無法算出導入這個科技能幫我的店賺多少錢或節省多少成本前,技術成熟是沒有用的。”

  因此,大陸企業的資本和經驗的引進,對推動臺灣市場新零售業態的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新零售可借由大數據推展銷售的各種可能,在對的時間、對的通路,把資訊準確送到消費者手中,發掘更多商機。

  臺灣光旭網路總經理黃文貴看好新零售的發展。“舊零售不認識顧客、不了解顧客、不能追蹤顧客,至於新零售可以精準了解顧客,還能隨時隨地追蹤他們。”光旭網路所屬的母公司久大資訊,在去年3月新團隊入主後,也改名為創新新零售電商集團,為的就是佈局新零售。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