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雙語”把戲無法把臺灣人變成外國人

2018年09月14日 14:23:00來源:台灣網

  香港《大公報》14日發表朱穗怡的評論説,蔡英文當局在處理島內事務方面束手無策,“去中國化”卻是絞盡腦汁。最新的花樣是,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將推動所謂“雙語國家”,把英文與中文並列,作為“官方語言”。然而,世界上不少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和地區都曾遭英國殖民統治,有其歷史淵源。臺灣並不曾是英國殖民地,卻突兀地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其實就是為了要與大陸作區隔,玩的還是“去中國化”的老把戲。

  賴清德説,把英語打造成“第二官方語言”。這番話著實好笑。請問賴清德,臺灣有“第一官方語言”嗎?答案是“沒有”。雖然“普通話”(臺灣稱“國語”),在島內實際運作中扮演著“官方語言”的角色,但在法律層面,臺灣迄今並無“第一官方語言”的立法。因為在民進黨眼中,“國語是外來語言”。蔡英文當年擔任民進黨主席時曾宣稱“‘中華民國’是一個‘流亡政府’,在臺灣統治的幾十年來,中國的思考、文化、語言在臺灣變成強勢文化與語言”。在“反中”思維之下,民進黨又怎會觸碰“第一官方語言”的“立法”事宜?然而,既無“第一”,何來“第二”?賴清德所謂“把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只會貽笑大方。

  至於臺當局企圖通過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而增強民眾的英語能力,提升臺灣的競爭力。這根本就是開錯藥方。臺灣輿論指出,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和提升人民英語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增強語言能力,有利於個人的事業發展,這主要是一種個人奮進的動力和意願。倘若沒有這種動力來源,蔡當局即使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仍無助提升民眾的英語水準。因為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仍講漢語、寫漢字。

  世界上一些地方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除了曾被殖民的歷史因素外,還因種族多元,才把英語作為共同語言,便於溝通。但臺灣地區漢族人口占95%,即絕大多數人都講漢語,如此又有什麼必要硬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呢?

  自民進黨蔡當局兩年前上臺以來,把高中語文課綱的文言文比例從45%至55%大幅降至35%至45%,而如今又圖謀把英語“官方化”。這種輕中文、重英語的做法再次反映出臺當局“去中國化”的心態。就算當局把英語作為“第一官方語言”,也無法消滅島內的中華文化,也無法把臺灣民眾變成外國人,更無法把臺灣從中國分離出去。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