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揭秘蔡當局披著民間外衣的“官方智庫”

2018年08月16日 08:47:00來源:台灣網

  華廣網15日發表廈門市臺灣學會副秘書長、研究員楊仁飛的評論文章説,蔡當局出資成立的智庫由臺灣“國防部”出資成立的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于2018年5月1日正式成立,卸任的臺當局“國防部長”馮世寬被蔡英文邀請擔任董事長,其他董事包括臺灣“國安會”副秘書長蔡明彥、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外交部”次長吳志中以及“國安局副局長”柯承亨等。

  繼“防務智庫”成立之後,今年8月8日,謀劃了一年之久的臺“亞基金會暨亞洲深耕聯盟”又舉行了成立儀式。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新機構,真的如他們所説的是民間智庫嗎?

  “臺亞基金會”(全稱“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是所謂民間協同臺當局共同推進“新南向政策”、落實亞洲全方位交流合作的專責機構,董事長由蕭新煌擔任。該基金會董事包括臺“國安會”諮詢委員傅棟成、行政機構“政務委員”鄧振中,臺灣外事部門、外貿協會也都有董事會席次。顯然這是一個以基金會名義成立的臺當局智庫機構,企圖扮演“一軌半”或“二軌”的角色。

  “亞洲深耕聯盟”由臺“亞基金會”發起,一系列“民間組織”組成,即“遠景基金會”、“國藝會”、“外貿協會”、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東協中心、臺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等。

  背景深厚

  據官有垣等臺灣學者研究,臺灣約有兩成左右的團體與政黨、執政當局有密切的聯繫,或由當局支援而成立,或經常被動員參與各種政治活動,如參與選舉、競選公職,或接受相關捐資,或是臺灣“外交尖兵”,向臺行政部門提供諮詢意見。

  2016年民進黨上臺後,“遠景基金會”董事長由陳唐山接任,賴怡忠、林廷輝出任正副執行長。2018年6月13日民進黨召開中常會,邀請該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以“川金會(金正恩會見特朗普)對東亞局勢的戰略衝擊”為題進行報告。

  臺灣“國藝會”全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於1996年1月,基金來源主要由臺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依據“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設置條例”捐助新台幣60億元作為本金,另外透過民間捐助加強推動各項業務。現任董事長為林曼麗(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時期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國藝會”成立的主要目的在於積極輔導、協助與營造有利於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展演環境,獎勵文化藝術事業,以提升藝文水準。可見,這是一個受臺文化部門直接指導管理的機構,協助執行臺當局的文化政策。

  “外貿協會”,全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現任董事長黃志芳(前民進黨“外交部長”)。“外貿協會”為臺當局最重要的貿易推廣機構,係由臺當局“經濟部”結合民間工商團體成立的公益性財團法人,以協助業者拓展對外貿易為設立宗旨。

  中華經濟研究院成立於1981年,創院基金10億元新台幣,主要經費來源為臺灣“經建會”及“中美經濟社會發展基金”,同時工商界提供1億元新台幣捐助,民間主要捐助者也是中華經濟研究院的董事會成員。民進黨兩次執政,有關部門對中華經濟研究院的支援力度增強,委辦項目明顯增加。2003年9月,由臺灣“經濟部”與“外交部”等部門共同出資6000萬元新台幣,在中華經濟研究院成立“WTO中心”,主要承擔研究、支援與訓練等方面的任務,即對特定議題進行前瞻性研究,支援臺當局對外談判和咨商,訓練和培養相關人才。2008-2016年中華經濟研究院承擔起兩岸ECFA的研議研究任務。

  政大東南亞研究中心於2016年成立,主要經費來源於臺“外交”部門。現該中心執行主席為蕭新煌,執行長為楊昊。除了整合校內教學與研究資源外,該中心還與日本京都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合作,與東南亞各國的東南亞研究中心和智庫合作,建立交流網路,同時加入亞洲東南亞研究協會(SEASIA)。此外,該中心也期待整合島內資源,協助打造臺灣東南亞研究中心網路(CSEAS Taiwan),結合在地非政治組織、社會企業、跨國組織等社會網路與臺商,發展大型協力計劃,提供臺灣東南亞政策規劃建議,進一步強化臺灣東南亞研究在亞洲東南亞研究社群的國際能見度。2017年12月15日亞洲東南亞研究聯盟(the Consortium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in Asia)于泰國曼谷召開理事會(SEASIA Governing Board Meeting),並通過正式由政大東南亞研究中心接下新的聯盟秘書處,為期三年(2018——2020)。政大東南亞研究中心亦爭取到‘2019年亞洲東南亞研究大會’主辦權。東南亞研究中心、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與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及國家圖書館,于2018年5月11日共同辦理“外交新世代?深耕新南向”(The NSP Workshop (I) : Regional Perspectives)工作坊。

  臺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成立於2004年,由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組織共同發起,並於2013年在“內政部”登記立案為社團法人組織,現任董事長為王金英。該組織希望借由本平臺促成國際連結,並提升臺灣非政府組織在國際援助發展的專業能力。目前有將近30個會員,關注的議題包括醫療、教育、資訊、性別平等、緊急救援、小區發展、人口販賣、人道援助、志工服務等,服務足跡遍及全球。該聯盟下屬機構會員的經費起碼有11%來自臺當局的資助,臺當局起碼承擔了該組織海外援助經費的8%以上(據2013年該聯盟會員組織能力分析報告)。

  染指財團法人 強化當局控制

  經過臺灣“人民團體法”、“財團法人法”修訂之後,臺灣地區的人民團體分為職業團體、社會團體與政治團體,但在實際層面有行政財團法人、公益財團法人、非政府組織、公民團體等各種各樣的稱謂。

  行政法人為公法人的一種,乃新公共管理風潮下的産物。為因應公共事務的龐大與複雜性,原本由當局組織負責的公共事務,經執行後,被普遍認為不適合再以當局組織繼續運作,而牽涉的公共層面,又不適合以財團的形式為之,遂有“行政法人”的設置。2008年6月19日,由臺“教育部”宣佈先以公務機關進行與既有“教育部”底下所管轄的相關單位整並工作之後,後續再朝成立基金、法人的方向發展,“行政法人法”于2011年4月27日制定實施。

  2017年4月6日,臺“行政院會”通過“財團法人法”草案,強化監督臺當局捐助的財團法人,“郵政協會”、“電信協會”等接收日産的單位,將視為臺當局捐助的財團法人。“法案”經臺“立法院”通過、公佈後6個月生效,所有財團法每人平均須在一年內補正,一年半緩衝期內,健全財務與人事制度,否則主管機關可命其解散。草案也規定,即使臺當局捐助的財團法人轉為民間捐助,由當局指派的董監事人數的比率,也不得低於改選時的比率,人數各不得少於一人。

  “臺主計總處”指出,2016年度臺當局捐助的財團法人共165家,其中臺當局出資低於五成的有43家。臺“法務部次長”陳明堂2017年4月稱,除了臺當局捐助的財團法人,各縣市民辦的財團法人至少六、七百家,“法務部”已發函各機關要求清查,本法施行後一年內就依規定辦理,根據“法案”內容補正。

  李復甸在《中國時報》曾撰文指出,公家機關卻以原先該受“立法院”監督的事項捐為財團法人,圖得便利,隱身幕後;或將董監事作為政治酬庸或是退休公務人員的下臺階。當然,財團法人,特別是當局出資的財團法人,是蔡當局力圖控制的重要團體。

  目標清晰:服務民進黨當局的對外戰略

  蔡英文在“國防安全研究院”成立時曾期許其能達成三個目標:協助當局掌握戰略情勢變化、廣納戰略研究人才以及成為對外交流、互動、合作的平臺。蔡英文在出席“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開幕儀式致詞表示,“新南向”是臺灣的亞洲戰略重要的一步,作為活絡“新南向政策”的重要智庫。“臺亞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稱,臺灣民間社會、非政府組織長年在東南亞紮根,“臺亞基金會”將扮演平臺的角色,讓臺當局與民間團體、組織有更充分的合作機會。該基金會將每年舉辦“玉山論壇”,推動智庫合作計劃、亞洲青年領袖計劃、公民社會鏈結計劃、文化計劃、區域韌性計劃,借由展開多元、全面的行動計劃,促進亞洲發展共同體的意識並轉換為長期的夥伴關係。

  “臺亞基金會”執行長楊昊表示,“中經院”負責東盟的智庫和經貿政策研究,“外貿協會”承辦臺灣形象展和海外據點,政大東南亞研究中心則是亞洲東南亞研究中心聯盟的秘書處;另外,“臺灣海外援助發展聯盟”,專責國際NGO的深耕,“遠景基金會”則具備智庫外交的優勢。楊昊解釋,聯盟的組成是“國家隊”的概念,每一個參與機構各有其和東南亞、南亞關係的鏈結,希望由“臺亞基金會”作為核心平臺,讓各單位可以共用這些鏈結。

  這表明,無論是新成立的智庫,還是早已成立的機構,無論是單一的機構,還是所謂的聯盟,均非真正意義上的民間機構,絕大部分是嚴格意義上的臺當局機構,分工不同,目標一致。

  如今,臺當局出資成立的“國防智庫”、“臺亞基金會”,加上原本眾多的臺當局背景財團法人,有統籌臺灣相關東南亞研究力量的考慮,也有蔡英文當局改造、綠化相關研究機構的企圖,更有借成立所謂新的智庫及成立新的聯盟,突破“外交困境”,服務“臺獨”的企圖。

  然而,這一切始於蔡英文當局與民進黨的執念,也將終結于他們的頑冥不化,沒有兩岸關係支撐的“新南向”,註定以畫餅結束。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