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今年“水電雙缺” 蔡當局必須面對真相

2018年05月30日 09:04:00來源:台灣網

  時序進入5月底,距離酷暑盛夏還有一些時間,但臺灣已提早進入“不平靜”時段;供電警報已令人心浮氣躁,水資源供應也因天旱缺雨,警訊頻傳。臺灣《中國時報》30日社論指出,回頭看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上任,宣稱要解決企業投資生産的“五缺”問題,結果馬上碰到缺電、缺水問題,確實相當諷刺。蔡當局若不能體認問題的嚴重,提出有效因應措施,放任問題惡化,必將對年底選情産生不利影響。

  今年氣候異常炎熱,才5月就頻頻出現30度以上高溫,更創下臺灣122年以來的5月新高溫。高溫造成用電量大增,臺電備轉容量率經常在供電吃緊、限電警戒的黃、紅燈之間徘徊。從年初至今,備轉容量率達10%以上的“供電充裕”天數不到10天,卻一再出現不到3%的限電警戒。供電不足之勢非常明顯,企業只能“皮繃緊”祈禱度日。

  社論指出,臺灣水情同樣出現吃緊,過去在冬天枯水期後,3月到5月水庫蓄水量會較低,但5、6月梅雨帶來甘霖後,水位蓄水量就能回升。今年梅雨遲遲不來,幾個月不下雨,南部水庫紛拉警報,蓄水量只剩1到3成,南部最重要的曾文水庫蓄水量更降到5%,是近10年來最低。南部水庫拉警報,除了對農業産生衝擊外,南部製造業重鎮南科的廠商,更是擔心要開始“運水、搶水”,否則生産活動無以為繼。

  賴清德上任後曾以解決影響企業投資的“五缺”為施政重點,“五缺”中水、電就佔了兩項,但由今年臺灣水電同時拉警報來看,只能説“效果不彰”。雖然政策效果要一些時間才能顯現,但我們必須提醒:從中長期角度看,缺水、缺電問題可能更嚴重而非舒緩,蔡當局必須嚴肅以對。

  社論中説,以缺電問題而言,其實從蔡當局上臺以來,能源專家就一直針對綠營的能源政策提出諍言,認為躁進“廢核”必然導致缺電;實務上因綠電進度難掌握,同時無法作為基載供電,最後只能借助火力電廠,因此污染、排放只增不減。這些預測現在一一應驗。

  再以缺水問題而言,臺灣雖然年平均降雨量是全球平均年雨量的兩倍以上,但因有8成的雨量集中下在5到10月的豐水期,加上地勢陡峭,7成以上的降雨全都流進大海。結果臺灣反而在全球缺水地區中排行前20名內,每人平均每年可用水量僅為全球平均的1/6。因此,臺灣要不缺水,水利建設的開發、維護之優劣是關鍵因素。

  社論認為,展望未來,蔡當局是否就能解決缺水、缺電問題,坦白説,並不樂觀,甚至只要不惡化就已是萬幸了。以供電而言,5月底的低備轉容量率固然是因有部分機組仍在歲修,被“卡住”的核電機組亦尚待核準重啟;但即使歲修機組歸隊、核電機組重啟,因夏天尖峰用量不斷創新高,備轉容量率仍只能維持在5%左右。核電機組在“非核家園”政策下將逐一除役;蔡當局倚為重鎮的風力發電,因為臺灣夏天風力不足,不可能彌補電力缺口。這幾天電力吃緊,風電發電率仍在裝置容量的區區幾個百分點內,即可看出風電不足恃。

  再以缺水問題而言,島內能開發的大型水利建設大概都已做完,要再新增水利設施,一來量小幫助不大,二來環保團體與地方民意幾乎全數反對,重點只能擺在集水區的保護、水庫的維護(如清淤泥),但遺憾的是,我們看不到臺當局在降低漏水率、清理淤泥、甚至強化集水區保護上有任何積極作為。而想借著企業加強節水因應,其空間亦有限,以竹科而言,企業用水回收率已達85%,算是把水用到極致,難以再節水。但企業投資設廠仍要增加用水,臺積電南科投資設廠案,就讓南科每天增加17萬噸的用水量,因而必須調度農業用水。

  社論強調,缺水主要是氣候加上管理不良所導致,或許仍可説歸因于“天災”的成分居多;但缺電卻是百分之百“人禍”造成。南科缺水已是常態,但臺當局至今仍無妥善政策解決;至於人禍型的缺電,則更完全看不到臺當局願正視現實、回歸專業檢討能源政策,從上到下只會談“供電充足,只是調度問題”的空話。長此下去,水電問題將成為臺灣經濟發展的致命傷。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