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媒:北京薪資超越臺北,對臺有弊有利

2018年01月19日 09:51:00來源:台灣網

  臺灣《工商時報》19日社論指出,在最近臺灣社會為勞基法及低薪問題爭論不休聲中,一則關於兩岸薪資消長訊息頗能發人深省;就是北京市平均薪資水準,已然超越臺北市。其實,不只北京,其他大陸各地薪資都在持續較快調升之中,遲早會普遍高於臺北及全臺。但這種形勢,對臺灣有弊也有利。其弊害是會吸引更多臺灣人才登陸發展,至於有利的一面,則是會帶動臺灣薪資回升;如果蔡當局願意擴大開放陸資入臺,則陸資將會引進大陸薪資增長模式,而給臺灣在地就業者帶來實惠。

  社論指出,根據大陸一家招聘網站最近發佈數據,全大陸37個主要城市,去年秋季的平均薪資為7,599元人民幣,折合新台幣3.44萬元(按當時匯率計),其中北京市以9,900元人民幣高居第一,折合新台幣4.48萬元。有臺灣媒體找出臺北市相關數據來作對比,發現臺北市去年9月平均薪資約為新台幣4.35萬元,已被北京超越。

  社論中説,更值得注意的是,臺北乃至全臺當前薪資增長乏力,而北京及大陸其他各地,現時都仍處在薪資持續較快增長期,這幾年全大陸每年平均薪資增幅,都超過大陸經濟增長率,即每年平均薪資增幅動輒7%或8%。因此,北京薪資超越臺北的幅度勢必越來越大,且大陸其他主要城市也將一個接一個超過臺北,並把臺灣其他縣市薪資水準拋在更後面。

  兩岸薪資彼長我消形勢,對臺灣的主要弊害,就是會顯著衝擊臺方就業市場之“留才”需求。換言之,將有越來越多專業人才,被大陸“薪情”吸引,而放棄在臺謀職,轉而登陸發展。這將造成臺灣産業界“智慧空洞化”惡果,非常不利於臺方廠商轉型升級,使廠商更難創造附加價值,也更不易幫員工加薪,而形成惡性迴圈。

  社論表示,但換個腦筋去設想,如果兩岸廠商相互到對岸投資的渠道能暢通,重點是臺方擴大開放陸資入臺,那麼,上述的兩岸薪資消長,對臺灣就會“壞事變好事”。因陸資廠商一旦擴大入臺投資,除了會增加臺灣就業機會外,也會參考大陸薪資水準,及引進大陸薪資增長模式。

  譬如,在臺北市投資的陸企,給臺籍員工的薪資,很可能比照北京市水準,同時,每年調高薪資幅度也會儘量參考之。如此即可望帶動臺灣整體薪資水準較快提升;而當前因陸資入臺家數尚偏少,較難發揮這種帶動作用。

  社論指出,更深入地看,近二、三十年來的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其實對臺灣薪資水準變動影響很大。直白地説,這段漫長期間中,臺灣廠商一直受大陸低薪資吸引,而持續成群結隊赴大陸投資,自然“冷落”及“低估”了臺灣在地就業者。如同樣的職務崗位,在大陸只要月給約當新台幣一、兩萬元就有人幹,臺商老闆當然不願花3萬元在臺灣找人來做。臺灣薪資水準長期停滯不增,奧秘就在這裡。

  社論認為,近年大陸薪資已經不再便宜,很多臺商難以承受了,紛紛外移東南亞,卻也已帶動東南亞薪資顯著上升。當前東南亞薪資水準也在持續較快提升之中,其增幅堪與大陸比肩。正是“投資涌到哪,哪的薪資就要漲”;此乃經濟規律的硬道理。

  近來蔡當局一直頗用心招攬大陸臺商回臺投資,但收效並不突出,回臺投資數量遠遠不如轉進東南亞者,原因應是臺商仍偏好追逐低薪資的節約成本經營模式。所以當局這項工作,只能且戰且走。

  社論表示,相較之下,陸商入臺投資,是當前最有發展空間的事項。其自2009年開放以來,至目前累計核準入臺家數剛超過1千家,投資金額加總僅約20億美元,只是臺商赴陸投資數量的尾數,兩者不成比例;這顯是臺方對陸資入臺把關過嚴所致。

  如果蔡當局能改變思維,而將陸資視同一般外資,予以公平對待,則陸資入臺規模可望加速擴張,且由於當前陸資業主很講究創新升級、爭鋒全球,所以其肯定願意花較多錢聘雇臺灣在地人才,以提升競爭力。如此也等於是把大陸當前的薪資增長模式引進臺灣,而有助於臺灣薪資的加速提升。

  社論強調,總而言之,蔡當局在解決臺灣薪資問題時,應該多向大陸借力使力,莫忘大陸仍是臺灣經濟發展的最重要依託。若能通過兩岸資本交流和雙方經貿合作,使臺灣薪資和大陸一樣快速增長,也讓臺灣就業者可以自在地選擇于臺灣或去大陸工作,而不需一味登陸謀職;這樣不是很妥適嗎?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