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媒:提升競爭力,蔡英文的“夢”才能實現

2018年01月02日 10:34:00來源:台灣網

  臺灣《經濟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文章指出,解決低薪問題必須有短、中、長期的計劃,蔡英文在就職演説中其實已經講出這三階段的施政方向,包括短期內可以實現的保障勞工權益,中期要達成的提升勞工生産力,以及長期要實現産業升級塑造臺灣的全球競爭力,這三步驟要是能按步就班的落實,臺當局施政才會有成效。

  社論摘編如下:

  “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法”迄今未能完成,勞資關係持續緊繃,近日蔡英文與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等臺當局高層先後對外宣示,期盼企業能為員工加薪。蔡英文指基本工資3萬元(新台幣,下同)是她的夢想;賴清德説,希望上市公司員工的起薪都能有3萬元;臺當局“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更開出藥方,若上市公司少發股利,就可以讓上市公司員工的平均起薪逾3萬元。

  蔡英文與賴清德等人的談話,顯露出臺當局期待借拋出加薪議題,緩解勞工與青年族群對“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法”的不滿,但這些談話不但未能平息勞團與青年的怒火,反而是火上澆油,街頭持續可見勞團抗爭,蔡、賴兩人的民調支援度不增反降,也讓我們擔心蔡臺當局為了“勞基法”“修法”,亂了施政方寸。

  臺灣的低薪問題已存在多年,從2000年起,實質薪資水準即陷入停滯甚至衰退,近20年來,歷任臺當局都想解決低薪問題卻未能畢其功,代表低薪與薪資成長停滯背後有錯綜複雜的經濟因素,絕非採取單帖藥方,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見效。

  蔡英文2016年能順利當上臺灣地區領導人,關鍵在於她取得年輕與勞工族群的支援,蔡英文顯然意識到這股力量既能助她登上“大位”,在下一次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若未能兌現“選戰支票”,這些支援力量將轉為她的連任挑戰。蔡英文在去年“5.20”就職演説中,花了不少篇幅陳述她對解決年輕人低薪困境的夢想,當時蔡英文説,“沒有辦法立刻幫所有的年輕人加薪”,但她“要一步一步,從根本的結構來解決臺灣地區的問題。”

  蔡英文就任時體認到解決低薪問題不可能一步到位,但近日官員的談話,卻讓人憂心,臺當局想抄捷徑,塑造可在短時間解決低薪問題的形象。施俊吉日前在臺當局“行政院”年終記者會上説,上市公司若少發5%的股利,就可以拿出600億元用來幫員工加薪,達到平均起薪3萬元的目標。

  施俊吉的加薪計劃要能落實,至少必須克服兩個難題。首先,上市公司的現金股利由股東會決定,削減5%的現金股利改善薪資結構,股東未必願意接受。其次,以目前臺灣近百萬的員工人數,600億元用於百餘萬員工調薪,每月平均加薪約三、四千元,能否達成施俊吉所言,起薪逾3萬元的目標,是另一個難題。即便上市公司真的能借少發股利為員工加薪,其他中小企業未必有能力跟進實施。

  更令人困惑的是,蔡當局的官員去年數度呼籲年輕人要多買臺股,借由理財增加收入,若減少股利用於為年輕人加薪,另一方面年輕人買股能取得的股利卻因此縮水,這樣的政策豈非矛盾?

  解決低薪不可能一蹴可幾,當下勞團與青年團體不滿的源頭,除了低薪問題外,另一個關鍵在於臺當局未能落實“勞基法”,讓侵害勞權的案例時有所聞,在“勞基法”此次“修法”塵埃落定後,既然“修法”已賦予企業更多的經營彈性,另一方面,臺當局就必須落實“勞檢”以保護勞工權益,這才能讓日後“勞基法”“修法”完成上路後,修補近年陷於低蕩的勞資關係。

  對於臺灣的低薪問題,我們呼籲蔡臺當局不應為了“勞基法”“一例一休”的“修法”爭議而亂了施政腳步,更不能因為今年即將到來的地方選舉,倉促推出欠缺評估的財經政策用於提振執政黨的選情。

  解決低薪問題必須有短、中、長期的計劃,蔡英文在就職演説中其實已經講出這三階段的施政方向,包括短期內可以實現的保障勞工權益,中期要達成的提升勞工生産力,以及長期要實現産業升級塑造臺灣的全球競爭力,這三步驟要能按步就班的落實,臺當局施政才會有成效。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