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黨事件折射兩岸之危 蔡當局應澄清政策立場

2017年12月25日 08:46:00來源:台灣網

  臺灣《中國時報》24日社論指出,臺灣新黨青年幹部遭到臺灣“調查局”大舉搜索、拘提、偵訊,大炮打小鳥的結果竟是“無保請回”,小鳥沒被轟死,大炮已經膛炸。事件經過5天,“檢調”單位頻頻澄清自己沒有“違法”,卻交代不出新黨幹部哪“違法”。社論認為,這出荒腔走板的鬧劇,不只重創“司法”公信,也為兩岸掀波,將大陸“仇臺”情緒推上高點,蔡英文當局與臺灣人民不能沒有警覺。

  社論指出,段宜康為蔡英文撇清説“民進黨高層不知”,但“不知”不等於“沒有責任”,禍因災源,仍是來自於民進黨,因為民進黨上臺一系列的“敵中”作為,已然為“綠色麥卡錫主義”鋪墊了溫床。但我們要問,民進黨真的要把大陸當敵人嗎?臺灣人民真的要隨著民進黨的腳步,把大陸當敵人嗎?

  社論表示,民進黨在心態上把大陸當敵人,因而敵視新黨與“統派”團體。這次爭議不是發端,而是進行中的序列事件。首先是草率三讀通過“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修正案,在放寬“組織”認定要件後,即可把“愛國同心會”等“統派”團體的抗爭視為“組織犯罪”,最重可判10年有期徒刑、1億新台幣罰金。把“統一主張”加罪化,不但違反民主原理,在心態上就是把大陸視為敵人。其次,“立法院”初審通過將“刑法”外患罪章中的“外國”擴大為“外國或敵人”,這項“修法”除了再度針對“統派”團體“量身設刑”外,更是直踩“法理臺獨”的紅線,不但把大陸視之為敵,還視之為“外(國)”患。其後果將極為嚴重,民進黨若執意踩此紅線,是把臺灣安危當兒戲。

  而現在,又針對一個已成立24年,被視為“統派”有政治聲量的新黨,檢調祭出了“臺灣安全法”大舉搜、拘,想要將新黨人士坐罪入罪。

  社論認為,眾罪齊加,多法並擊,民進黨當局的利刃所指,都是“統派”團體,其潛邏輯就是“大陸是敵人”,而與大陸理念接近的“統派團體”,就是“敵人組織”。説白了,這不就與臺灣在“威權”統治或美國在麥卡錫年代的“匪諜就在你身邊”的邏輯如出一轍。陳長文教授曾説:“當臺灣把大陸當朋友,大陸不一定是臺灣的朋友,但當臺灣把大陸當敵人,大陸就一定是臺灣的敵人。”臺灣真的要把大陸當敵人嗎?又或者,臺灣付得起把大陸當敵人的代價嗎?

  全面追殺“統派”團體,結果就是升高大陸內部民族主義的怒潮。人民的怒火,大陸當局不可能無視不理,同時,大陸軍方也不乏強硬且極欲建立歷史戰功的少壯派將領,當民進黨當局赤裸裸地把大陸放上了“敵人”甚至“敵國”的天秤一端,在兩岸政、經、軍的實力極度懸殊的此時,臺灣要不要衡量一下,有站上天秤另一端的對抗實力嗎?

  社論説,這種樹敵、造敵的愚行,和在大象腳邊騷癢的猴子、在公雞眼前挑釁的草螟,有什麼不同?民進黨因權力焦慮而盲目,臺灣人民不能陪著一起愚昧。

  再回到“檢調”搜索新黨青年幹部的事件,從臺灣“調查局”推責任給檢察官,檢察官把皮球踢給“調查局”,段宜康則撇清民進黨高層不知此事,但不管是哪一種可能性,兩岸之勢、臺灣之局,豈不危哉?

  社論強調,新黨事件令大陸“仇臺”情緒再度燃起,蔡英文萬不可輕忽此效應,亡羊補牢時已急矣,蔡英文須由上而下、由近而遠,進行全面的損害管控。蔡英文辦公室應出面説明,段宜康的撇清,比不上正式與斷然澄清,蔡英文不能繼續神隱,並要究責“調查局”的輕率盲動。當然這都只是“治標救急”,更重要的是,民進黨必須扭轉其“敵中”的心態,這才是解除危機的“治本之道”。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