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媒:選舉真的能選出好的大學校長嗎?

2017年12月01日 16:11:04來源:台灣網

臺灣大學(圖片來源:中央網路報)

  執臺灣地區高等教育牛耳的臺灣大學最近正在選舉新校長,參選人也都是臺灣學校界有望之士,臺大也舉辦了數場校長候選人治校理念説明會。臺灣《中央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論文章指出,大學校長身分崇高,他不僅僅是一個學校的校長而已,在我們中華文化傳統中,也應該是知識分子的典範。好的大學校長,很難靠選舉産生,而是要學校去敦聘,就像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孔明一樣。今天,或許是我們重新認識大學的時候,也唯有重新認識大學,才有可能跳脫選舉的魔咒,到社會中敦聘賢達之士來擔任大學校長。

  社論摘編如下:

  執臺灣地區高等教育牛耳的臺灣大學最近正在選舉新校長,參選人也都是臺灣學校界有望之士,臺大也舉辦了數場校長候選人治校理念説明會。對臺灣民眾,包括學校教職員來説,校長選舉已經是習以為常,甚至於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選舉真的能選出好的大學校長嗎?選舉制度與我們設想的理想大學校長,是否有所捍格?這樣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大學校長選舉是順著臺灣民主化的浪潮而成為一種制度,也因為在民主化的浪潮下,選舉成了一種神聖的萬靈丹,以致于無人敢於提出異議。然而,自從大學校長改為選舉之後,臺灣高教的水準有提升嗎?就以臺灣大學來説,有出過什麼足以為典範的校長嗎?事實上,大學校長的醜聞還不少,包括前臺大校長楊泮池涉入造假論文的挂名丑聞,日前陽明大學選出的新校長郭崧旭也被質疑資格有問題。

  大學校長身分崇高,他不僅僅是一個學校的校長而已,在我們中華文化傳統中,也應該是知識分子的典範。好的大學校長,可以建立校風,形塑精神,這才是大學無價的無形資産。北大的蔡元培、胡適之,清華大學的羅家倫,南開大學的張伯苓,乃至於臺大的傅斯年,他們都為大學留下了寶貴的無形資産,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這樣的校長,很難靠選舉産生,而是要學校去敦聘,就像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孔明一樣。

  臺灣在民主化的過程中,把選舉也神聖化,同時也盲目滲透到各個領域,而不考慮其適當與否。選舉制度適用於臺當局,因為民眾納稅,透過選舉至少可以制衡與監督官員。但大學不是臺當局,二者本質迵異,採用選舉制度的結果,難免産生扭曲的效應。既然是選舉,為了參選,就可能出現造假;既然是選舉,就有競爭,為了當選,就必須拉票,甚至於造謠與黑函滿天飛,就像地方選舉一樣。上一次臺灣政治大學校長遴選時,就因為學院之間的派系問題而出現難産的現象。在我們看來,選舉制度不僅無法選出好的校長,甚至於不斷在腐蝕過去校長所留下的寶貴遺産。

  一個好的大學校長是學校的脊梁骨,而不只是募款員而已。今天大學校長的主要功能,已不再是學校的精神象徵,而是募款,或者説募款能力成了大學校長的KPI。這樣的變化或許是因為整個社會大環境的變遷所致,但它的問題已經愈來愈嚴重,它讓大學失去了社會典範的桂冠。我們回想一下過去,即使是艱困的歲月,很多大學並沒有因此而喪失風骨,也沒有因此而學術貧脊。

  今天,或許是我們重新認識大學的時候,也唯有重新認識大學,才有可能跳脫選舉的魔咒,到社會中敦聘賢達之士來擔任大學校長。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