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聲難以改變美國的思維定式

時間:2015-12-04 16:13   來源:京華時報

  12月2日,美國南加州聖貝納迪諾市度過了“充滿槍聲、驚慌及恐懼的一天”。這次槍擊事件至少造成14人死亡。美國CNN記者援引英國BBC的評論説,“這在美國是很平常的一天”。

  這次惡性槍擊案,發生在美國,既有“恐怖”的一面,又有“平常”的一面。

  説其恐怖,是因為槍擊受害者都是無辜的平民,死傷眾多,場面血腥,槍手又顯係有備而來。截至目前,美國警方尚未把此次槍擊案明確定性為“恐怖襲擊”,聲稱尚需更多證據分析,但不排除“本土恐怖襲擊”的可能性。

  説其“平常”,是因為美國槍擊事件頻發,連總統奧巴馬也多次對此表現出“無奈”。今年10月,美國俄勒岡州安普誇社區學院發生血腥槍擊事件後,奧巴馬就曾表示,美國已經對槍擊血案感到麻木,“這差不多已經司空見慣,新聞報道也是例行公事,我站在這個講臺上的反應最終也是例行公事”。

  奧巴馬2009年上任以來,已經10多次就美國國內槍擊案發表談話,過去5個月就有7次。奧巴馬多次在講話中提及槍支管控,希望推進更為嚴格的槍支管理法案,但他的“希望”一次次落空。

  據統計,在2015年已過去的330多天裏,美國共發生350多起惡性槍擊事件,每起都造成至少4人死亡。每一次重大惡性槍擊事件發生後,在涉及槍支管理方面,美國輿論的反應都幾乎勢不兩立。“控槍派”義憤填膺,強烈要求嚴控公民擁有槍支;“擁槍派”顧左右而言他,堅稱槍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黨派政治當然也離不開“槍”。一般來説,民主黨傾向於“控槍派”,共和黨選邊站到“擁槍派”。此次也不例外,民主黨的總統、總統競選人和國會議員紛紛借機主張控槍,共和黨總統競選人和國會議員則藉口不提“槍”的問題。

  對於“本土恐怖襲擊”,美國輿論也不是鐵板一塊。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定義,“本土恐怖襲擊”(domesticterror,又譯“國內恐怖襲擊”),是指“在美國本土的擁有極端思想(意識形態)的美國人對其他美國人的襲擊”。這些群體或個人包括白人至上主義者、有暴力傾向的反政府極端分子、極端分離主義團體等。這些群體或個人在美國製造了一系列惡性襲擊事件。仍然有一些美國輿論對這類恐怖襲擊的定性有不同看法。實際上,FBI對“本土恐怖”的定義,同我們常説的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並沒有顯著差異,但正是在這個問題上美國輿論容易犯“雙重標準”。

  無論是控槍,還是反恐,聖貝納迪諾的槍聲都還難以改變美國國內政治的思維定式。(賈秀東)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