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利亞青年黨”為何接連發動恐怖襲擊?

時間:2015-07-29 09:11   來源:國際線上

  7月26日,“索馬利亞青年黨”在首都摩加迪沙的半島皇宮酒店發動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目前已造成至少15人遇難,40余人受傷。多國駐索馬利亞工作人員成為這起無差別襲擊的受害者。經中國外交部證實,中國駐索馬利亞大使館一名負責安全警衛的工作人員在襲擊中受重傷醫治無效不幸去世,另有3名使館工作人員受傷。

  實際上,此次恐怖襲擊是 “索馬利亞青年黨”近期針對索馬利亞政要發動的系列襲擊事件之一。上週六,“索馬利亞青年黨”就在摩加迪沙南部襲擊了乘車出巡的索馬利亞國會議員阿卜杜拉西,當場將其打死。此次遭受襲擊的半島皇宮酒店,在2012年時就曾經遭到過“索馬利亞青年黨”的自殺式炸彈襲擊。當時索馬利亞總統馬哈茂德正在酒店內辦公,但是並沒有受傷。

  “索馬利亞青年黨”是一支奉行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反政府武裝,2006年,由“伊斯蘭教法聯盟”分裂而出現。它試圖推翻索馬利亞聯邦過渡政府,建立一個囊括全部索馬利亞在內的“大索馬利亞伊斯蘭國”。在隨後的數年間曾迅速壯大,一度控制了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並且不僅為害索馬利亞及鄰國,而且還與“基地組織”建立聯繫,不斷發動針對西方目標的恐怖襲擊,2009年被美國拉入 “恐怖組織名單”。

  不過,隨著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打擊力度的逐步加大,“索馬利亞青年黨”遭到巨大的損失,其勢力不斷萎縮。

  2011年到2013年,“索馬利亞青年黨”已退出摩加迪沙,但仍然在索馬利亞中部和南部擁有較強實力。2014年開始,由烏干達、蒲隆地、吉布地、肯亞和衣索比亞等國組成的“非盟駐索馬利亞部隊”(AMISOM,以下簡稱“非索”),與索馬利亞政府軍合作,先後發動了“雄鷹行動”和“印度洋行動”兩次大規模軍事攻勢,重創“索馬利亞青年黨”。

  之後,“索馬利亞青年黨”在南部的拜州、下朱巴州、中朱巴州、下謝貝利州和中部的巴克勒州多地據點被“非索”和索馬利亞政府軍攻陷。

  從此,“索馬利亞青年黨”被分割成南北兩部分,二者間的地理聯繫幾乎被隔斷,不得不退出城市和沿海地區,僅能在部分邊界和鄉村地區活動,所以,可獲得補給也大幅削減,其實力受到巨大影響。

  今年6月,“索馬利亞青年黨”在突襲駐拉姆鎮的肯亞部隊被擊敗,標誌著其實力受到嚴重削弱。這是近年來“索馬利亞青年黨”罕見的大規模主動進攻,從其使用的大量重武器可看出決策層對此次行動的重視程度之甚。結果 “索馬利亞青年黨”丟盔棄甲,數名領導人被擊斃。

  在戰場上取勝無望,“索馬利亞青年黨”轉而利用索馬利亞南部、肯亞北部邊境等地區複雜的部族矛盾為自身攫取利益——部落衝突頻發使這些地區成為滋生恐怖主義的溫床。在無力再次發動大規模進攻的情況下,它頻頻在國內外發動恐怖襲擊——尤其是針對摩加迪沙的各個重要政治目標頻繁發動襲擊——通過製造混亂保持不斷對索馬利亞政局與社會施加壓力。

  “911”以來的一系列事件告訴我們,恐怖主義距離我們並不遙遠。防範恐怖襲擊,需要我們更好的做好各類情報預警工作,更需國際社會通力合作,根除恐怖主義生存的社會土壤。(王晉)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