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襲擊事件頻發的根源:索馬利亞亂局

時間:2015-07-29 09:11   來源:國際線上

  7月26日,中國駐索馬利亞大使館所在的半島皇宮酒店發生爆炸,至少造成15人遇難。經外交部核實確認,中國大使館1名武警罹難,3名武警受傷。

  事後,“索馬利亞青年黨”宣佈對此襲擊負責,其目的是為了報復非盟駐索馬利亞特派團和索馬利亞政府軍對該組織的打擊,並聲稱酒店裏駐有協助打擊行動的“西方”使團。

  半島皇宮酒店靠近摩加迪沙國際機場,被認為是當地最安全的酒店,多國使館人員在此辦公。然而,安全永遠是相對的。當“索馬利亞青年黨”把襲擊的目標轉移到這裡的外交使團後,情況開始改變。據報道,2012年總統馬哈茂德入住期間,該組織便再次發動過自殺式炸彈襲擊。

  此次恐怖襲擊事件讓索馬利亞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再次進入了我們的視野。1991年,索馬利亞內戰開始後,整個國家陷入無政府狀態。此後的十多年時間,軍閥割據、部落戰爭一刻也沒有停歇。

  1992年12月,聯合國安理會決定派遣維護部隊進行干預。然而,維和部隊“拉偏架”引發了索馬利亞各政治勢力的不滿和抵制,甚至發生了著名的“黑鷹墜落”事件,索馬利亞局勢急轉直下,1995年維和部隊全部撤出,整個行動宣告失敗。

  索馬利亞似乎已經被世人所遺忘,索馬利亞人于非洲大陸最東端這片貧瘠的土地上自生自滅,也給恐怖勢力的生長提供了溫床——極端組織給民眾中灌輸極端思想的同時,也為當地人謀取一定利益,因此在國內形成了一定政治基礎。

  以伊斯蘭法院聯盟為代表的極端組織在2006年攻佔首都摩加迪沙。儘管衣索比亞出兵將其趕出首都,但其勢力化整為零繼續從事反政府的遊擊戰。索馬利亞年黨從中脫離並逐漸壯大,在2009-2011年間佔領了首都摩加迪沙,以“基地組織”為師大搞恐怖襲擊,甚至把觸角伸到了鄰近國家肯亞與烏干達。

  衣索比亞和肯亞在2011年出兵索馬利亞,索馬利亞青年黨遭受重創後撤離首都,但索馬利亞形勢並未從根本上得到好轉。索馬利亞青年黨依然擁有較大的群眾基礎,並通過把埃塞和肯亞描繪成侵略者從而激起索馬利亞人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引發更多針對外國目標的恐怖襲擊案件。

  軍閥和部落衝突持續不斷,孱弱的中央政府雖有國際社會的支援,卻也無法形成有效治理,管轄區域甚為有限。極端勢力通過自行稅收和海盜搶掠等獲得大量資金以戰養戰,不僅給東非地區,也給亞丁灣航道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國際社會特別是非盟至今對索馬利亞局勢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實施路徑,周邊國家因為各自在索有利益分歧,並不能同心同德,致使索馬利亞局勢始終忽明忽暗,最終淪為極端勢力和大國爭利的犧牲品。(黃望蘇)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