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賣掉的“老報紙”都幹什麼去了?

時間:2015-07-24 16:47   來源:中國日報網

  原標題:FT易主:那些被賣掉的“老報紙”都幹什麼去了?

  在數字化傳播高度發達的今天,傳統紙媒行業的洗牌已是大勢所趨。和FT一樣,近年來包括《華盛頓郵報》、《福布斯》在內的許多“老報紙”、“老雜誌”大都有過被出售的經歷,而比起更換東家,更值得關注的則是這些媒體在易主後的轉型之路。

  中國日報網7月24日電(涂恬)成立於1888年、經歷127載風雨的傳媒巨擘《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FT)昨日正式宣佈易主。據報道,此次FT是以8.44億英鎊的價格,由培生集團轉手日經新聞(Nikkei)的,這也是FT自1957年開始的58年來首次更換東家。

  在數字化傳播高度發達的今天,傳統紙媒行業的洗牌已是大勢所趨。和FT一樣,近年來包括《華盛頓郵報》、《福布斯》在內的許多“老報紙”、“老雜誌”大都有過被出售的經歷,而比起更換東家,更值得關注的則是這些媒體在易主後的轉型之路。那麼,被收購的這些“老報紙”後來都幹什麼去了?它們會去做些什麼,來嘗試重新成為時代浪潮的駕馭者?

  8.44億英鎊易主,FT未來將發力數字業務

  對於報道過無數商業收購案,見證過自己所在行業內一波又一波整合與資産交換的FT來説,這次發佈自己被收購的消息時,如果字裏行間會有一些酸楚,也絕對是情有可原。

  “儘管外界猜測不斷,但英國《金融時報》自1957年以來沒有更換過東家,”在宣佈FT易主的消息後,該報刊登了由安德魯?埃奇克利夫?約翰遜撰寫的分析稱,“不過,母公司培生集團如今的定位已經是‘世界領先的學習公司’,且近年來《金融時報》確實很少會成為培生的投資重點。此外,許多分析師們也都提出過,《金融時報》是一項炫耀性資産,對另一個東家也許更有價值。”

  雖然對於培生而言FT的品牌價值可能要遠大於資産本身,但相比其他仍在掙扎的紙媒,FT在數字化傳播方面取得的進展卻是相當明顯的。不可否認的是,當年培生買下FT時,這是一份每日銷量不到10萬份的英國報紙。如今該報已成為一款全球産品,擁有逾72萬付費讀者,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數字訂戶。

  據悉,在2005年上任的主編萊昂內爾?巴貝爾(Lionel Barber)和2006年上任的首席執行官李爾庭(John Ridding)領導下,這份“粉紅色報紙”還發展出了“數字為先”的經營模式。它原則上對內容收費,開創了一種“計量”線上訪問模式,近年還推出“每小時成本”廣告衡量標準,測定一則數字廣告被觀看的時長。

  這些舉措,再加上去年總發行量增長10%以及不斷上升的盈利能力,都令FT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報業全球品牌,擁有頗有價值的受眾群體和成長型數字業務,在一群依賴印刷版的對手中脫穎而出。

  而這也許正是日經看中FT的主要原因,在獲得了FT之後,日經也火速宣佈了未來對於該報的發展期許。

  “經濟與商業資訊是在數字時代有望獲得快速增長的領域,未來日經將利用兩家公司的客戶基礎,推進各種數字業務。”在宣佈收購FT的消息後,日經這樣寫道,“兩家媒體將發揮以記者和編輯人員為代表的人才資源和作為新聞機構的傳統與智慧,作為世界獨一無二的強有力財經媒體履行社會責任。”

  而日經與FT結合後所擁有的讀者規模,也絕對不可小覷。據日經表示,和FT的結合,將在世界財經媒體中顯示出巨大存在感。二者電子版的付費讀者人數(合計93萬)將超過美國《紐約時報》(91萬),躍居世界第一,同時報紙發行量將達到《華爾街日報》(146萬份)的2倍以上。

  數字化傳播趨勢難擋,其他“老報紙”又幹了什麼?

  和FT一樣,近年來,在數字化傳播的大趨勢之下,傳統紙媒遭遇“賣身”,易主後尋求變革的絕對不在少數。從被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買下的《華盛頓郵報》到不久前剛剛以4.7億價格出售的《福布斯》,越來越多的“老報紙”、“老雜誌”當前正因為傳統發行銷售模式的不景氣,在經歷一輪因資産貶值被出售、而後又努力尋求增值的過程。那麼,這些被賣掉的“老報紙”,今天又都在忙什麼?

  比較中規中矩的一個“忙碌模式”是大力轉戰移動端。為代表的就是早先剛剛易主的福布斯傳媒。福布斯的轉型目前來看相當成功,有關數據顯示,五年前,福布斯傳媒的總流量為每月1800萬訪客。而如今僅移動端的訪客量就接近1800萬,福布斯總流量的七成更是都是來自移動端。

  “之前,我們面臨過全球性的傳媒業蕭條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夠生存下來,而現在,我們終於挺過來了,” 福布斯傳媒的首席收入官馬克霍華德表示,“有一件事兒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新聞經濟學已經被打破了。”

  不僅如此,相比傳統媒體雇傭固定的記者、文字編輯、校對員的模式,福布斯還在人員配置上花了心思。借助收購一家名叫True/Slant的初創公司,福布斯招募了一支自由媒體撰稿人大軍。這些自由媒體撰稿人可以使用福布斯平臺便捷地創建屬於自己的賬戶,自己發表文章,然後再基於福布斯雜誌設定的指標來獲得報酬。

  現在,福布斯傳媒旗下的自由媒體撰稿人數量已經達到了1500人,他們每天會發佈三百到四百篇原創文章,對於福布斯內容來説,他們可以創造出巨大的搜索引擎優化(SEO)結果。因此,當用戶在谷歌上搜索相關內容時,福布斯的排名總會在搜索結果排名上遙遙領先。事實上,福布斯網站六成的流量都是來自於搜索。

  此外,由於平臺在移動端運作的也很好,加上旗下自由媒體撰稿人能夠得到不錯的收入回報,文章內容品質也很不錯,福布斯已經再次培養出了一批忠誠的讀者。

  與轉戰移動端、仍然專注于內容生産不同的是,部分“老報紙”還採取了一個比較大膽的發展模式,玩起了跨界。這其中的一個代表就是被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收購了的《華盛頓郵報》。據報道,被收購後,《華盛頓郵報》目前正在大刀闊斧地實行改革,向科技界進軍。

  相關報道稱,貝索斯已經耗費重金加快了《華盛頓郵報》數字化的步伐,該報聘請了 100 名編輯,推出了部落格等數字産品以及一款專供 Fire 平板的新聞閱讀應用。此外,2014 年,《華盛頓郵報》還招聘了 20 名電腦工程師,目前工程師人數已達到 200 多人,報社還在紐約設立了設計和開發辦公室,同時還將數字項目的開發人員和傳統的 IT 職位分離了開來。

  在此基礎上,據外媒報道,《華盛頓郵報》還有意向對外授權其網站的底層軟體,其潛在客戶包括一些美國地方性和區域性報紙。為了進一步打開《華盛頓郵報》的軟體市場,該公司已經在哥倫比亞、耶魯和馬利蘭大學進行試點,這幾所大學的學生報紙已經開始使用《華盛頓郵報》的內容管理軟體。

  “自從被貝索斯收購後,《華盛頓郵報》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他收購我們,肯定不是為了做慈善,我們應該騰飛,保持巨大的流量增長。我相信在共同的努力下,《華盛頓郵報》將迎來一個新的時代。”《華盛頓郵報》編輯馬汀?巴龍(Martin Baron)表示。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