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在印尼雅加達召開的亞非領導人會議,頗受全球關注。看點之一是今年萬隆會議60週年--當年這場會議標準著亞非國家的甦醒,而且中國憑此突出外交重圍。此外就是“習安會”舉行--雖然只有30分鐘,但相比去年11月份中日兩國領導人在北京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的“臉色外交”,顯然這次“習安會”的意義更為重大。
習近平主席在此次亞非領導人會議上提出三點主張,共創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項主張包括深化亞非合作、南南合作及南北合作。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是亞非合作還是南北合作,這裡面都包括了中日兩國。
亞非合作,包括了中日兩強和非洲國家的合作,事實上也是如此。中國是對非援助和合作項目最多的國家之一,日本在非合作項目也是成系統成建制的。去年年初安倍首相訪問非洲三國,欲在非洲建立“經濟特區”,被當時的輿論解讀為抗衡中國在非影響力。南北合作,日本屬於發達國家的“北”,中國屬於發展中國家的“南”。因而加強南北合作自然涵蓋了中日、中非和日非等全方位的合作。
在三項基礎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裡面也是涵蓋日本在內的。無論從亞非領導人會議的主題原則還是萬隆會議(60週年)精神的傳承,中日領導人在會場上都不可能漠然冷對,良性活動才是理性的選擇。
去年11月份北京APEC峰會習近平主席冷對安倍首相的“習安會”,也許是基於中國作為東道主的待客之道,給予安倍首相面子。本次亞非領導人會議上的“習安會”則是中日兩國達成和解共識邁出了重要一步。
上次“習安會”是中日達成“四點共識”的結果,本次“習安會”也是日本密集外交公關的成果。3月23日,日本自民和公明兩黨負責人訪華,中方告知兩位“使者”,中日韓首腦會晤要看安倍戰後70週年如何“談話”來定。4月14日,著名日本“知華派”、前眾議院議長河野洋平訪華,受到李克強總理的會見。李克強強調,日本領導人應該擔負起前人罪行所帶來的責任,只有這樣兩國關係才能長足發展。因此,中日領導人會晤,還是糾結于歷史癥結上。
安倍首相在亞非會議的演講中只講“深刻反省”不講“侵略和殖民地統治”和“謝罪”,應該説和以往日本政府在亞非會議的歷史立場有所退步。但是,在和習近平主席的會見中,對於中國對日方歷史觀和“安倍談話”的關切,安倍首相亦強調:“我們‘整體上’繼承了村山談話、小泉談話等歷屆內閣的立場,今後也會繼續繼承下去”。
這是實現“習安會”的底線基礎。對於中日關係,習近平主席強調,“中日雙方要彼此奉行積極的政策。我們願意同日方加強對話溝通,增信釋疑,努力將中日第四個政治文件中關於“中日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共識轉化為廣泛的社會共識”。安倍首相也對此給予了正面回應。
中日關係不可能桎梏于結構性矛盾而無所作為。中日合作是周邊外交的大事件,也是實現東亞一體化的重要途徑。作為東北亞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兩大經濟體,解開矛盾死結對兩國關係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全球重要國家,中日關係也是牽一髮動全身。美國不願看到日本和中國及韓國因為歷史問題而日益惡化,這將影響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而安倍首相近3年來最重要的周邊外交任務就是為了實現中日韓領導人的會晤。在其訪美之前,“習安會”是日本送給美國人的一份外交安慰。美國務院發言人哈夫22日表示,美國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消息表示歡迎。
此次“習安會”也有助化促成日韓領導人會晤和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4月23日的韓國《中央日報》強調,韓國政府最終錯過了從戰略上活用萬隆會談(亞非會議)的機會。
“習安會”不僅攸關中日關係,也對東北亞、東南亞和中美日大三角關係形成了正面傳導。就此而言,“習安會”成為亞非會議的焦點並不令人驚奇。
不過,安倍在美國國會還有演講,8月份還有所謂的“安倍談話”,如何向亞洲國家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傳達正確的歷史觀,依然是考驗中日關係的關節點。由是而言,一次“習安會”並不意味著安倍首相歷史問題的免責,更不代表中日關係進入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