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期間闡述“新常態”釋放什麼信號

時間:2014-11-12 11:29   來源:中國網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9日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首次系統闡述了“新常態”。他認為,“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主要有這樣幾個特點::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同時,他還表示,“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包括: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

  顯然,特點和機遇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亦即只要按照新常態的特點去做,就一定能夠將機遇牢牢抓在手中。反之,只要能夠抓住機遇,新常態的特點也就可以得到進一步的顯現和發揮。

  那麼,為什麼習近平要在APEC會議期間系統闡述中國經濟新常態呢?以這樣的方式闡述中國經濟新常態,又釋放出什麼樣的信號呢?毫無疑問,在這樣的場合系統闡述中國經濟新常態,對於消除外界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或唱空是有重要作用的。

  眾所週知,近兩年來,中國經濟出現了持續下行的現象,特別是今年以來,在美國經濟呈現強勁復蘇勢頭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仍然處於比較低迷的狀態,三季度的經濟增速更是創近年來新低。因此,一些國際機構開始唱空中國經濟,甚至認為中國經濟離開投資,將無法維持、無法再保持較快增長速度。

  我們説,投資確實對中國經濟增長作用巨大,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仍然需要投資發揮積極的作用。但是,也決不是説,中國經濟增長只能靠投資。更重要的,在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後,中國經濟也到了需要作出一定調整的時候,需要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型。而實現這樣的轉型,也不是無增長的轉型,而是增長速度適度放慢的轉型。即便如此,7%的增長速度,也是全球名列前茅的水準,是其他國家眼中的高速增長。所以,在APEC會議期間對經濟增長速度問題進行系統闡述,就是要對唱空中國經濟者説一聲,中國經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差。即便增速放慢,也是正常的,是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體現。

  以這樣的方式系統闡述經濟新常態,也是向外釋放中國明年經濟工作目標的信號。因為,從習近平的闡述中可以看出,7%左右將是衡量中國經濟是否存在問題的主要指標之一。也就是説,只要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嚴重偏離7%,都可以認為是屬於新常態範疇的,是可以接受的。更重要的,習近平這裡所説的7%,必須是經濟結構優化與升級狀態下的7%,是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下的7%。如果能夠實現這些轉型,7%所能釋放的能量,可能比以前兩位數以上還要大,還要具有影響力。畢竟,過去的三十多年,中國經濟主要依靠的是勞動力紅利、資源消耗、環境破壞等,在創新方面,總體上講是比較滯後的,也是缺乏對經濟的拉動力的。

  也正因為如此,對明年及以後的中國經濟的發展,7%的目標必須堅持,但更需堅持的,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和方法需要改進,7%的內涵必須優化,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必然加快。地方政府和企業、投資者,都必須適應這樣的變化。

  選擇這樣的時機系統闡述中國經濟新常態,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信號,就是要告訴外國企業和投資者,再選擇中國進行投資,不能再進行簡單的製造業轉移、淘汰設備和技術轉移,或簡單的資金投資,而應當適應中國經濟新常態的需要,重點轉向資本和技術,轉向高端裝備製造、新興服務業、新興産業等方面。低端製造和技術,或單純的資金,將極有可能被中國説“不”。一旦出現這樣的現象,決不是中國對外開放步伐放慢了,而是中國對投資者的要求提高了。

  而在此次會議上,習近平還對亞太自貿區、“一帶一路”、絲路基金等提出了中國的想法,這也從一個側面説明,中國的經濟新常態,決不是單純的自己關起門來研究和商談,而是打開大門,走出國門,向國際市場要轉型,與加強和其他國家的合作要轉型,向“走出去”要轉型,讓中國的企業能夠成為跨國企業,讓中國資本能夠成為跨國資本。

  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是離不開對外開放的,離不開加強與其他國家合作的。其他國家及其企業和投資者,也應當通過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實現投資合作、貿易合作等的新常態。

  而習近平將簡政放權和釋放市場活力作為一種機遇,無疑是對各級政府提出的新的目標和要求。因為,如果沒有政府的開明,政府的放權,市場是不可能釋放出足夠的活力來的,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也就無法發揮。要實現中國經濟新常態,沒有市場活力的釋放,顯然也是不可想像的。

  總之,習近平在APEC會議期間系統闡述中國經濟新常態問題,是意味深長、內涵豐富的。它既是一种經濟傳話,也是一種政治傳話,既是一次國內傳話,也是一次國際傳話,既是向各級政府傳話,也是向全體民眾傳話。總之一句話,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目標已經確立,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必然依靠來自於外部和內部的各種力量。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