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將促俄羅斯加速改革

時間:2014-10-23 10:53   來源:環球時報

  今年3月下旬以來,烏克蘭危機中西方與俄羅斯之間出現了多輪制裁和反制裁,目前,西方輿論對俄羅斯一片唱衰之聲。如何看待俄羅斯面臨的經濟困難,其前景如何,是否會危及普京政權的穩定性?

  制裁的累加效應已使俄羅斯經濟面臨極大的困難。制裁實施半年來,盧布對美元幣值已經由制裁前的30:1左右下降到40:1左右,導致近幾年來最嚴重的8%通貨膨脹,年底前無疑還會繼續升高,而俄羅斯政府的計劃控制範圍是不超過5%;制裁的直接和心理影響使資本外流空前加劇,2014年全年預計至少要在1000億美元以上;制裁使俄羅斯股市大跌,國內融資能力大挫,海外融資則受到更加嚴厲的限制,上述兩個因素使生産性投資嚴重匱乏,經濟增長陷入停滯甚至會出現-1.5%或更大幅度的衰退。

  更加糟糕的是,俄羅斯國家財政收入的半數以上來源於石油産品出口,它面臨著價格大幅下跌。2014年6月油價還基本在100美元以上徘徊,而到10月中下旬已跌至80美元左右。100美元的油價被認為是俄羅斯財政盈虧的平衡線,油價下跌至少會使今明兩年財政支出捉襟見肘,而且還面臨著債務違約的風險。毫無疑問,今後油價即便不再繼續下跌,而只是在80美元左右徘徊,俄羅斯的財政情況還將繼續惡化。

  特別應該強調的是,在當前情況下,仍然不可以過於誇大西方制裁的作用和油價下跌的人為因素。筆者認為,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和國際能源價格週期性低谷的出現是俄陷入經濟困境的根本原因,遠勝於西方制裁和壓低油價的人為因素影響。眾所週知,俄羅斯在西方制裁之前的2013年已經出現經濟增長率的逐季度衰減,2012年第一季度為4.8%,而2013年第一季度為1.6%,全年增長率只有1.38%。也就是説,沒有制裁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前景也不容樂觀。

  可以認為,俄羅斯經濟走低甚至出現衰退,主要原因在於內部,在於2003年以來出現和逐步加強的政府壟斷、新寡頭壟斷和關係經濟,這三者共同制約了市場競爭機制對民間投資,對技術進步,對經濟結構優化的推進作用。政府對油氣資源部門的壟斷加劇了“資源詛咒”病,使政府對優化經濟結構的投入雷聲大雨點小;新寡頭壟斷遏制了新民間企業的産生和由此出現的技術進步;而索契奧運會場館建設暴露出的關係經濟不僅表現出了高消耗和低效率,也摧毀了市場公平,更會使民間資本裹足不前。

  以上作為主要因素,與能源生産的“虹吸效應”一起使俄羅斯經濟難以擺脫對能源的依賴,其他領域投資不足,技術進步緩慢,加工工業的産品在獨聯體國家以外沒有競爭力。上述因素是俄羅斯經濟發展陷入停滯甚至衰退的內在原因,也是在西方制裁方面承受能力和反擊能力都脆弱的根本原因。很嚴酷的現實是,俄羅斯經濟的發展模式和前景失去了對烏克蘭的感召力是此次烏克蘭危機最重要的兩個外部因素之一。

  同時,還應該看到,此一輪油價下跌,更大程度上是非人為因素造成的。2014年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普遍增長率放緩,歐盟增長乏力,美國快速增長的頁巖油氣生産等因素集中釋放,使2008年以前最高達到每桶147美元所刺激出的巨大油氣産能,出現嚴重過剩。在這個意義上説,歐美即便很快解除了制裁,處在下行週期的能源價格也不會大幅上揚,俄羅斯經濟與財政狀況會有所緩解,但難以在短期內有實質性好轉。

  目前俄羅斯國內的政治力量對比和社會內部根深蒂固的反美情結,會保證普京政府維持住政局的基本穩定,人民會和政府一道渡過難關。但此次經濟發展陷入困境的教訓也許比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更為深刻,這會促使俄羅斯執政集團和附屬的智力精英更深入和全面地設計和推進本國的經濟改革。(鄭羽)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