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埃博拉,美國為何如此上心

時間:2014-10-23 10:52   來源:新京報

  10月中旬,當美軍戰機呼嘯飛過中東,朝盤踞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邊境的ISIS投下一枚枚炸彈的同時,3000名美軍士兵已登陸西非開闢另一個戰場。他們的目標和敵人不是ISIS,而是被稱為死亡之神的埃博拉病毒。

  派重兵遠赴另一塊大陸執行任務在美軍歷史上並不少見,但派重兵應對一場遠隔千山萬水的瘟疫,在美國歷史上尚屬首次。在派出援兵的同時,美國還慷慨解囊。白宮發言人16日表示,美國已投入了超過1億美元幫助應對埃博拉疫情,今後計劃再提供7500萬美元用於建設新的醫療中心及購買人員防護設備等。最新消息則顯示,美國首富扎克伯格夫婦也捐出2500萬美元,幫助抗埃。

  美國為何對埃博拉疫情如此上心?據我在非洲的實地觀察,或許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中期選舉臨近,奧巴馬拼“政治分”。自埃博拉疫情暴發以來,美國出現了一例死亡案例和兩例確認感染案例,它暴露了美國政府和醫療衛生體系的紕漏,也成為共和黨批評奧巴馬政府應對不力的主要把柄。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美國人擔心埃博拉將在美國大規模暴發。在11月4日的中期選舉將來之際,圍繞埃博拉的“政治表現”自然也成兩黨鬥爭的新戰場。為證明自己“也是很拼的”,奧巴馬在派兵、籌款後,又力排眾議,新任命了埃博拉事務總管。

  再者,美國跟非洲有著剪不斷的情感聯繫。當下美國人口的13%是黑人,他們中許多人的親戚還在非洲。儘管美國與非洲缺少英國、法國與非洲那樣的前宗主國—殖民地聯繫,卻有著更直接的現實情感聯繫。賴比瑞亞就是19世紀初在美國被解放的黑奴重返非洲大陸後建立的,所以國名含義是“自由之國”。目前,賴比瑞亞疫情最嚴重,死亡病例一半以上來自該國,自然也讓美國揪心。

  在9月聯大峰會期間,美、英、法分別承諾幫助三個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國家,英、法分別找了前殖民地獅子山和幾內亞,美國則認領了賴比瑞亞。而作為美國首位非裔總統,奧巴馬的當選曾讓非洲頗為期待。但奧巴馬在頭個任期對非外交的冷淡傷了非洲人的心。也許是“良心發現”,也許是受到中非關係刺激,奧巴馬第二任期明顯加大對非洲的投入力度,先是大張旗鼓訪問非洲,再高調舉辦美非峰會,無非是想告訴全世界:他沒有“數典忘祖”。

  此外,就是掌控尖端生化領域,增強對可能出現的生化危機的抵禦能力。此次應對疫情,美國國防部的表現比疾控中心要積極很多,不能不讓人産生陰謀論的解讀,即了解這種病毒,弄清其作用原理,找到應對辦法……即使自身無法掌控這病毒,當別人(“邪惡國家”或恐怖分子)用它對美國進行襲擊時,至少不至於不知所措。

  美國抗埃,還是“世界警察”意識的最直接體現。還記得幾天前奧巴馬説:“全世界那麼多國家出了問題,它們沒有去找莫斯科和北京,而是來找我們!”於是埃博拉作為天災便被置於美國政治議程中最炙手可熱的位置。通過應對疫情,可以很好地展現美國的“領導力”。某種程度上講,派兵走出國門,幫助弱小兄弟應對埃博拉疫情,既是美國政府給自己國民上的一場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也是演給世界看的一部國家形象宣傳片。(劉傑西)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