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集體自衛權之後安倍都在忙什麼

時間:2014-07-24 09:13   來源:中國青年報

  7月1日,日本政府決定解禁“集體自衛權”,日本國內對此是有深度憂慮的。7月2日,日本5家全國性報紙對此所持的立場呈現“二分論”局面,支援的有《讀賣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産經新聞》3家,反對的則有《朝日新聞》、《每日新聞》兩家。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在當天42家地方報紙的社論中幾乎找不到持贊成意見的,其中包括《東京新聞》在內的38家持反對立場,剩下的幾家至少也是持質疑、擔憂的態度,就連《山口新聞》也刊出了題為《動搖了專守防衛的國是》的文章,予以批評。

  縱然支援率下降 安倍亦不為所動

  日本國內的不安直接體現在安倍的民意支援率中。時事通訊社近期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安倍內閣7月的支援率相比6月下跌6.4%,為44.6%,同時,不支援率上升了8.1%,為34.6%,分別創下第二次安倍內閣以來支援率的新低和不支援率的新高;行使集體自衛權的不支援率也上升到了51.6%。

  此外,在7月14日的滋賀縣知事選舉中,原本支援率領先的自民、公明聯合政權候選人也意外敗給了民主黨的候選人。有分析意見認為,這並不是選民支援民主黨候選人的結果,而是與安倍強行解禁集體自衛權一事脫不了干系。

  選民對安倍和自民黨的不滿仍在積聚和蔓延之中,秋季臨時國會一開始等待安倍的將是嚴厲的國會質詢。這些似乎讓一直沉浸在去年參議院選舉大勝喜悅中而變得專橫跋扈的安倍品嘗到了些許挫敗的苦澀滋味。然而,安倍似乎並不為所動。

  大發思古之幽情 安倍顯“鴻鵠之志”

  上週末,安倍又跑回山口縣老家,一方面加緊爭取家鄉人的理解和支援,防止後院失火;另一方面,他在19日上午參拜了位於下關市東行庵寺院內的高杉晉作墓及銅像。《讀賣新聞》20日報道稱,有記者問他參拜後的感受時,安倍説:“果不其然,有了‘大志既定’的感覺。”其後他在考察農戶時有人問及集體自衛權的問題,他回應稱:“岸信介當年修改日美安保條約時也遭到批評,現在許多人卻都是支援修改的。”

  高杉晉作是日本江戶時期長州藩下級武士,信奉“尊王攘夷”的思想,積極組織實施顛覆幕府政權活動,還創建了“奇兵隊”圖謀襲擊外國使節,後被譽為幕末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其曾遊歷中國且著有《遊清五錄》,洞察腐朽清政權治下神州大地之孱弱與破敗。

  日本一些近代史料顯示,安倍外祖父岸信介的曾祖父叫佐藤信寬,與吉田松陰同為長州藩下級武士,都曾拜在清水赤城門下學習軍事,吉田算是佐藤的晚輩,兩人兼有老鄉之情和同門之誼。而高杉晉作則為吉田的門徒。儘管安倍此次合掌參拜的是高杉的墳墓,嘴裏説出來的卻還是吉田的語錄。吉田有過“大志既立爾後其氣盛”之言,大致意思是一旦意志確立,剩下的就是義無反顧地去實現,而且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安倍第二次上臺以來似乎保持著“每逢大事必參拜”的習慣。去年8月13日,也就是在日本二戰戰敗紀念日之前兩天,安倍參拜了山口縣萩市的松陰神社。當時有日本媒體粉飾稱,他是為了決定提高消費稅而去的。今年則輪到了吉田的門徒高杉晉作。

  吉田松陰曾創辦“松下村塾”,高杉晉作、伊藤博文、山縣有朋等均出自其門下。而其思想極為激進,雖以《孟子》等儒家理論講學,但罕見“仁義”二字。吉田的思想主張除了“堅船利炮”的“擴張論”之外,還有“一君萬民”的“皇國論”以及“飛耳長目”的“諜政論”等。可以説,其思想中無處不浸透著機會主義和軍事擴張主義,對後世日本軍國主義思潮的形成與橫行有巨大的影響,而伊藤、山縣等人就是其理論的忠實踐行者。二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以“自存自保”之名行“侵略擴張”之實的韜略更可從中找到思想根源。這或許正是吉田松陰人生僅有短短29年,卻一直被奉為日本明治維新先驅者、思想家、軍事家的真正原因之所在。如今,吉田松陰、高杉晉作還被當作“幕末志士”供奉在靖國神社裏。

  據稱岸信介高度推崇吉田松陰,於是決定將親外孫安倍晉三送往秉承“松下村塾”精神的成蹊學園接受調教。安倍此後一路在成蹊係學校就讀直到大學畢業。顯然,安倍頭腦中構築起了一座思想精神層面的“松下村塾”,對吉田的尊崇實質上表明他要追隨並爭取其先輩佐藤寬信、岸信介的“榮耀”,其“國家思想”本質上是“家國思想”,只是在當今日本的“民主體制”之下不便過分露骨地展示出來而已。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